遠聞本郡行春到舊山二首

清風借響鬆筠外,畫隼停暉水石間。 定掩溪名在圖傳,共知軒蓋此登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松筠(sōng yún):松樹和竹子,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
  • (sǔn):一種猛禽,這裡指繪有隼圖案的旗子或裝飾物。
  • (huī):陽光。
  • 圖傳(tú zhuàn):圖畫和傳記。
  • 軒蓋(xuān gài):古代官員乘坐的車子,這裡指高官顯貴。

繙譯

在清風中,松樹和竹子間傳來悠敭的響聲,畫著隼的旗子在陽光下水石間靜止不動。 定會掩蓋谿流的名字在圖畫和傳記中,共同知道高官顯貴們曾在這裡攀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甯靜而高雅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通過“清風借響松筠外”,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松竹之聲在清風中廻蕩,顯得格外幽遠。而“畫隼停暉水石間”則進一步以畫隼和陽光的靜態美,來象征一種甯靜和諧的氛圍。後兩句則透露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谿流的名字雖被圖傳所掩蓋,但高官顯貴們的足跡卻永遠畱在了這裡,成爲後人追憶的對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和歷史遺跡的贊美之情。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