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王院牡丹

前年帝裏探春時,寺寺名花我盡知。 今日長安已灰燼,忍隨南國對芳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裡:指京城,即長安。
  • 探春:指春天賞花。
  • 寺寺:每座寺廟。
  • 名花:著名的花卉。
  • 長安:唐朝的都城,今陝西西安。
  • 灰燼:燒燬後的殘餘,這裡指長安被戰火摧燬。
  • 忍隨:不忍心隨著。
  • 南國:指南方的地區。
  • 芳枝:美麗的花朵。

繙譯

前年春天,我在京城賞花,每座寺廟的著名花卉我都了如指掌。 如今長安已成廢墟,我怎能忍心隨著南方的花朵,麪對這芳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前年在長安賞花的繁華景象與今日長安被戰火摧燬的淒涼,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戰亂帶來的破壞的悲痛。詩中“忍隨南國對芳枝”一句,既顯示了詩人對長安的深情,也透露出對戰亂的無盡哀愁。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牡丹花的描寫,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感慨。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