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見月
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百年歡樂能幾何,在家見少行見多。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願長奔波。
篋中有帛倉有粟,豈向天涯走碌碌。家人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強半:大半,多半。
- 盈缺:月亮的圓缺變化。
- 不緣:不是因爲。
- 驅遣:驅使,派遣。
- 篋:小箱子。
- 帛:絲織品的總稱。
- 粟:穀子,泛指糧食。
- 碌碌:忙碌的樣子。
翻譯
月亮初升時,人們每月都會看到月亮在行走。這樣行走一年,經歷了十二個月,大半時間都在馬背上觀察月亮的圓缺變化。
一生的歡樂時光能有多少呢?在家時見到的月亮少,出行時見到的月亮多。如果不是因爲衣食所迫,誰願意長久地奔波勞碌。
箱子裏有絲帛,倉庫裏有糧食,何必還要向天涯海角奔波忙碌。家人看到月亮時會盼望我歸來,這正是我在路上思念家的時候。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月亮這一永恆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家的深切思念和對旅途勞頓的感慨。詩中,「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描繪了月亮的週期性變化,而「百年歡樂能幾何,在家見少行見多」則對比了在家與在外的生活差異,突出了家的溫馨與旅途的艱辛。最後,「家人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巧妙地將家人的期盼與詩人的思鄉之情相結合,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家的無限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