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竹如意送詳師赴講

縹竹湘南美,吾師尚毀形。 仍留負霜節,不變在林青。 每入楊枝手,因談貝葉經。 誰期沃州講,持此別東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縹竹(piǎo zhú):淡青色的竹子。
  • 湘南:指湖南南部,以產竹聞名。
  • 毀形:指出家,剃去頭髮,改變俗家形象。
  • 負霜節:指竹子即使在霜雪中也不凋零,比喻堅貞不屈的品格。
  • 楊枝手:佛教中的一種手印,也指持楊枝的形象,象徵潔淨。
  • 貝葉經:古代印度佛經多寫在貝多羅樹葉上,故稱貝葉經。
  • 沃州: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佛教聖地。
  • 東亭:指詩人與詳師分別的地方。

翻譯

淡青色的竹子在湘南美名遠揚,我的師傅卻已捨棄了俗世形象。 他仍保持着那不屈的霜節,即使在林中依舊青翠不變。 他常以楊枝手的形象,談論着寫在貝葉上的佛經。 誰曾想到,他即將前往沃州講經,以此告別東亭的我。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皎然送別其師詳師赴講的作品。詩中,皎然讚美了師傅的高潔品格,通過「縹竹」和「負霜節」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師傅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同時,通過提及「楊枝手」和「貝葉經」,展現了師傅深厚的佛學修養。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師傅遠行的不捨,以及對其未來講經事業的期待和祝福。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師傅的深厚情感和對佛法的尊重。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