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作六首

· 王維
趙女彈箜篌,復能邯鄲舞。 夫婿輕薄兒,鬥雞事齊主。 黃金買歌笑,用錢不復數。 許史相經過,高門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鄒魯。 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 被服聖人教,一生自窮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種絃樂器,形似豎琴。
  • 邯鄲舞:古代邯鄲地區的一種舞蹈,以輕盈、優美著稱。
  • 夫婿:丈夫。
  • 輕薄兒:輕浮放蕩的年輕人。
  • 鬥雞:古代一種以雞相鬥的娛樂活動。
  • 齊主:指齊國的君主或權貴。
  • 許史:指許由和史魚,古代的賢人。
  • 高門:顯貴之家。
  • 四牡:四匹公馬,指高貴的坐騎。
  • 昂藏:氣宇軒昂,形容人的儀表出衆。
  • 鄒魯:古代文化名地,指鄒國和魯國,代指文化教育發達的地方。
  • 尺組:古代官員腰間繫的官印帶子,這裏指官職。
  • 被服:受到,接受。
  • 聖人教:指儒家經典教育。

翻譯

趙國的女子彈奏着箜篌,又能跳起邯鄲的舞蹈。她的丈夫是個輕浮的年輕人,沉迷於鬥雞遊戲,侍奉齊國的權貴。他用黃金來購買歡笑,花錢不計其數。許由和史魚這樣的賢人也會經過他的家門,他的府邸門前總是停着四匹高貴的馬。在客舍中,有一位儒生,他來自文化教育發達的鄒魯之地,氣宇軒昂。他讀書三十年,但腰間卻沒有官職的印帶。他接受了儒家的教育,一生都在貧窮中度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趙女與夫婿的奢華生活和儒生的清貧生活,揭示了唐代社會中不同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價值觀念。趙女與夫婿的生活雖然奢華,但充滿了輕浮和虛榮;而儒生雖然生活貧困,卻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信仰。王維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儒家道德和精神追求的肯定,以及對物質主義和虛榮生活的批判。詩中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王維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對理想人格的嚮往。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