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盧拾遺過韋

· 王維
託身侍雲陛,昧旦趨華軒。 遂陪鵷鴻侶,霄漢同飛翻。 君子垂惠顧,期我于田園。 側聞景龍際,親降南面尊。 萬乘駐山外,順風祈一言。 高陽多夔龍,荊山積璵璠。 盛德啓前烈,大賢鍾後昆。 侍郎文昌宮,給事東掖垣。 謁帝俱來下,冠蓋盈丘樊。 閨風首邦族,庭訓延鄉村。 采地包山河,樹井竟川原。 巖端回綺檻,谷口開朱門。 階下羣峯首,雲中瀑水源。 鳴玉滿春山,列筵先朝暾。 會舞何颯沓,擊鐘彌朝昏。 是時陽和節,清晝猶未暄。 藹藹樹色深,嚶嚶鳥聲繁。 顧己負宿諾,延頸慚芳蓀。 蹇步守窮巷,高駕難攀援。 素是獨往客,脫冠情彌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託身:寄身,投身。
  • 昧旦:黎明,天未全亮時。
  • 鵷鴻:比喻有遠大志向的人。
  • 霄漢:天空極高處。
  • 景龍:指唐中宗的年號。
  • 南面尊:指南面而坐的尊貴地位,古代帝王坐北朝南。
  • 萬乘:指帝王。
  • 夔龍:古代傳說中的動物,比喻賢才。
  • 璵璠:美玉,比喻美德或賢才。
  • 鍾後昆:鍾,集中;後昆,後代子孫。
  • 文昌宮:指掌管文運的星宿。
  • 東掖垣:指朝廷的東側。
  • 丘樊:指鄉村田園。
  • 閨風:指家風。
  • 庭訓:指家教。
  • 川原:指河流和原野。
  • 綺檻:華麗的欄杆。
  • 朝暾:初升的太陽。
  • 颯沓:形容舞姿矯健。
  • 陽和節:指春天。
  • 藹藹:形容樹木茂盛。
  • 嚶嚶:形容鳥鳴聲。
  • 宿諾:舊時的承諾。
  • 延頸:伸長脖子,形容渴望。
  • 芳蓀:香草,比喻美好的品質。
  • 蹇步:行走困難的樣子。
  • 高駕:指高車,比喻高貴的地位。
  • 獨往客:指隱士。
  • 脫冠:脫下官帽,指辭官。

翻譯

我投身於朝廷,黎明時分便匆匆前往華美的宮殿。 與志向遠大的人一同,在天空中高飛。 君子賜予我恩惠,期望我回歸田園。 聽說在景龍年間,皇帝親自南面而坐,尊貴無比。 皇帝的車駕停在山外,只需一句話便能順風傳達。 高陽之地有許多賢才,荊山之中積累了美德。 盛大的德行開啓了前人的功業,大賢之人集中了後代的希望。 侍郎掌管文運,給事中在朝廷東側。 拜見皇帝時,官員們的車馬充滿了田園。 家風引領着家族,家教延伸至鄉村。 領地包括山河,井田制度覆蓋了河流和原野。 山岩上回旋着華麗的欄杆,谷口敞開着硃紅的大門。 臺階下是羣峯之首,雲中是瀑布的源頭。 春山上響起玉石般的聲音,朝霞初升時宴席已設。 舞姿矯健,鐘聲響徹朝昏。 此時正值春暖花開,白晝尚未變得溫暖。 樹木茂盛,鳥鳴聲繁多。 我辜負了舊時的承諾,渴望着美好的品質而感到慚愧。 我步履艱難地守在窮巷,高貴的地位難以攀援。 我本是隱士,辭官後情感更加深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維對朝廷生活的回顧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中,王維通過對比朝廷的繁華與田園的寧靜,表達了自己對簡樸生活的渴望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人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出對自然和諧的嚮往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展現了王維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人生觀。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