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睢陽

· 王維
將置酒,思悲翁。使君去,出城東。麥漸漸,雉子斑。槐陰陰,到潼關。 騎連連,車遲遲。心中悲,宋又遠。周間之,南淮夷。 東齊兒,碎碎織練與素絲。遊人賈客信難持,五穀前熟方可爲。 下車閉閤君當思,天子當殿儼衣裳。大官尚食陳羽觴,彤庭散綬垂鳴璫。 黃紙詔書出東廂,輕紈疊綺爛生光。宗室子弟君最賢,分憂當爲百辟先。 布衣一言相爲死,何況聖主恩如天。鸞聲噦噦魯侯旂,明年上計朝京師。 須憶今日斗酒別,慎勿富貴忘我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李睢陽: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悲翁:指年老的自己,含有自嘲和哀傷的意味。
  • 雉子斑:指雉鳥的羽毛斑斕,這裏形容麥田中的景象。
  • 槐陰陰:槐樹的陰影濃密。
  • 潼關:古代關隘名,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是古代軍事要塞。
  • 騎連連:形容騎兵連續不斷。
  • 車遲遲:形容車輛行進緩慢。
  • 宋又遠:指宋國,這裏可能指李睢陽將去的地方很遠。
  • 周間之:指周朝的諸侯國之間。
  • 南淮夷:指南方的淮河流域的夷族。
  • 東齊兒:指東方的齊國子弟。
  • 碎碎織練與素絲:形容精細的紡織工藝。
  • 五穀前熟方可爲:指五穀成熟後才能進行某些活動。
  • 下車閉閤:指下車後關閉車門,表示一種莊重的儀式。
  • 天子當殿儼衣裳:指天子在殿上穿着整齊的衣裳。
  • 大官尚食陳羽觴:指高官在宴會上陳列着羽毛裝飾的酒杯。
  • 彤庭散綬垂鳴璫:形容宮廷中官員們佩戴的綬帶和玉璫。
  • 黃紙詔書:指皇帝的詔書。
  • 宗室子弟:指皇族的後代。
  • 分憂當爲百辟先:指分擔國家的憂慮,應當是所有官員的先導。
  • 布衣一言相爲死:指平民之間因一句話而願意爲對方去死,形容深厚的友情。
  • 鸞聲噦噦:形容鸞鳥的叫聲。
  • 魯侯旂:指魯國的旗幟。
  • 上計:古代官員每年向朝廷報告政績的制度。

翻譯

將要設宴,思念着年老的自己。使君離去,前往城東。麥田中,雉鳥的羽毛斑斕,槐樹的陰影濃密,一直延伸到潼關。 騎兵連續不斷,車輛行進緩慢。心中充滿悲傷,因爲宋國又遠。在周朝的諸侯國之間,南方的淮河流域有夷族,東方的齊國有子弟,他們精細地織造着練與素絲。 遊人和商人難以保持信任,只有在五穀成熟後才能進行某些活動。下車後關閉車門,你應該深思。天子在殿上穿着整齊的衣裳,高官在宴會上陳列着羽毛裝飾的酒杯,宮廷中官員們佩戴的綬帶和玉璫。 皇帝的詔書從東廂房傳出,輕薄的絲綢和華麗的織錦閃耀着光芒。宗室子弟中你最爲賢能,分擔國家的憂慮,應當是所有官員的先導。 平民之間因一句話而願意爲對方去死,何況聖主的恩典如天。鸞鳥的叫聲清脆,魯國的旗幟飄揚,明年你將向朝廷報告政績,朝見京師。 記得今天的斗酒告別,千萬不要富貴之後忘記了我。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送別李睢陽的作品,詩中充滿了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未來的祝願。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麥漸漸,雉子斑」和「槐陰陰,到潼關」,營造了一種離別的氛圍。詩中還穿插了對友人未來職責的期望,如「分憂當爲百辟先」,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如「布衣一言相爲死」。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展現了王維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情感表達能力。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