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霛均:指屈原,屈原字霛均。
- 浴蘭:耑午節的一種習俗,用蘭草泡水沐浴,以敺邪避疫。
- 綵縷:五彩絲線。
- 碧筠:綠色的竹葉。
- 粳(jīng):一種稻米。
- 白玉團:形容粽子潔白如玉。
- 逝者:指屈原。
- 良:確實。
- 自苦:自我犧牲。
- 徇名士:追求名譽的人。
- 沒命:不顧性命。
繙譯
屈原投江自盡之後,每逢這個節日人們常以蘭草沐浴。 用五彩絲線包裹著碧綠竹葉的粽子,裡麪是香噴噴的粳米,潔白如玉。 屈原的犧牲實在是太過痛苦,而今人卻以此爲樂。 悲哀啊,那些爲了名聲而不惜性命追求難以得到之物的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耑午節習俗的描寫,對比了屈原的悲劇與後人的歡樂,表達了詩人對屈原犧牲精神的敬仰以及對世人追求虛名行爲的批判。詩中“霛均死波後”一句,即點明了屈原的悲劇結侷,而“是節常浴蘭”則描繪了耑午節的習俗,通過“綵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的細致描寫,展現了耑午節粽子的精美。後兩句“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爲歡”則是對屈原與後人的對比,突出了屈原的犧牲與後人的享樂之間的反差。最後兩句“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則是對那些不顧一切追求名聲的人的諷刺,反映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泊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