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山留別長安知己

出山不見家,還山見家在。 山門是門前,此去長樵採。 青溪誰招隱,白髮自相待。 惟餘澗底鬆,依依色不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門:指山居的門戶。
  • 樵採:砍柴。
  • 招隱:邀請隱居。
  • 白髮自相待:白髮人等待白髮人,指年老的隱士等待同樣年老的友人。
  • 澗底鬆:山澗底部的松樹,常用來比喻堅貞不渝的品質。

翻譯

離開山居,我看不見我的家,回到山中,家就在眼前。 山居的門戶就在那裏,這次回去,我將繼續砍柴爲生。 清澈的溪水旁,有誰在邀請我隱居,白髮蒼蒼的我,在這裏等待着同樣年老的友人。 只有那山澗底部的松樹,依然保持着它那不變的翠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季友對山居生活的深情留戀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出山不見家,還山見家在」一句,通過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山居的眷戀。後文通過「青溪誰招隱,白髮自相待」展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的深切等待。最後以「澗底鬆」爲喻,象徵詩人堅貞不渝的品質和對自然不變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嚮往自然與寧靜生活的情懷。

王季友

王季友

唐河南人。家貧賣履,其妻疾其窮醜,遣去。季友博極羣書,工詩。代宗廣德末至大曆初,洪州觀察使李勉引爲副使,兼監察御史。性磊落不羈,愛好山水。杜甫嘗作《可嘆》詩嘆之。有集。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