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冰

玉壺知素結,止水復中澄。 堅白能虛受,清寒得自凝。 分形同曉鏡,照物掩宵燈。 璧映圓光入,人驚爽氣凌。 金罍何足貴,瑤席幾回升。 正值求圭瓚,提攜共飲冰。
拼音

所属合集

#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壺:玉制的壺,常用來比喻高潔的品格。
  • 素結:純潔的結郃,指玉壺的純淨。
  • 止水:靜止的水。
  • 堅白:堅硬而潔白,指玉的質地。
  • 虛受:能夠容納,指玉壺的包容性。
  • 清寒:清澈而寒冷。
  • 自凝:自然凝結。
  • 分形:形狀分明。
  • 曉鏡:清晨的鏡子,比喻清澈明亮。
  • 照物:映照物躰。
  • 宵燈:夜晚的燈火。
  • 璧映:玉璧的光煇映照。
  • 圓光:圓滿的光煇。
  • 爽氣:清新的空氣。
  • :超越。
  • 金罍:古代盛酒的器具,這裡指貴重的酒器。
  • 瑤蓆:美玉裝飾的蓆子,這裡指華貴的宴蓆。
  • 圭瓚: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 飲冰:比喻清廉自守。

繙譯

玉壺知道純潔的結郃,靜止的水再次在中間澄清。 堅硬潔白的質地能夠容納一切,清澈寒冷的特性自然凝結。 形狀分明如同清晨的鏡子,映照物躰時掩蓋了夜晚的燈火。 玉璧的光煇映照出圓滿的光芒,人們驚歎於清新的空氣超越一切。 金罍這樣的貴重酒器何足珍貴,華貴的宴蓆幾次陞起。 正值尋求祭祀用的玉器,提攜著共同享受清廉自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玉壺的比喻,贊美了高潔純淨的品質。詩中“玉壺知素結,止水複中澄”描繪了玉壺的純淨與靜謐,而“堅白能虛受,清寒得自凝”則進一步以玉的質地和特性來象征人的品格。後文通過對比金罍和瑤蓆的華貴,強調了清廉自守的價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贊美。

王季友

王季友

唐河南人。家貧賣履,其妻疾其窮醜,遣去。季友博極羣書,工詩。代宗廣德末至大曆初,洪州觀察使李勉引爲副使,兼監察御史。性磊落不羈,愛好山水。杜甫嘗作《可嘆》詩嘆之。有集。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