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園即事

· 王維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還持鹿皮几,日暮隱蓬蒿。
拼音

譯文

昨夜雨溼蹬上輕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舊棉袍。 挖開畦埂清水分灌田壟,綠柳叢中盛開幾樹紅桃。 草地中間畫出棋枰對弈,樹林一頭升降汲水桔槔。 還拿來那鹿皮面的小几,黃昏後憑倚它隱身蓬蒿。

注釋

春園:春天的田園。 即事:以當前事物爲題材的詩。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命意·陵陽謂須先命意》:「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因而成章,如此則意不多屬。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懷、即事之類,皆先成詩,而後命題者也。」 宿雨:夜雨,經夜的雨水。隋·江總《詒孔中丞奐》詩:「初晴原野開,宿雨潤條枚。」 屐(jī):木頭鞋,泛指鞋。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弊袍:即敝袍,破舊棉衣。 畦(qí):田園裏分成的小區。 間(jiàn)柳:楊柳叢中。 棋局:棋盤。古代多指圍棋棋盤。《急就篇·卷三》:「棋局博戲相易輕。」 桔橰(jié gāo):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一杠杆,一端繫汲器,一端懸、綁石塊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將灌滿水的汲器提起。《莊子·天運》:「且子獨不見夫桔橰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 鹿皮几:古人設於座旁之小桌。倦時可以憑倚。鹿皮作成,隱士所用。 日暮:傍晚,天色晚。《六韜·少眾》:「我無深草,又無隘路,敵人已至,不適日暮。」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幷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翺翔蓬蒿之間。」

這首詩寫田園春天的景色,意境清麗淡遠,然而又色彩鮮明,寫景如畫。全詩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寫出隱者的生活,寫出了特定環境中的特有景象,充分體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色。

賞析

這首詩寫春中田園景色,意境清麗淡遠,然而又色彩鮮明,寫景如畫。詩歌流動著自然的美景和詩人安閑恬適的情懷,清新優美。田畦旣分,白水流入畦壠之間,從遠處望去,清水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白光;在翠綠的柳樹叢中夾雜著幾樹火紅怒放的桃花。紅桃綠柳,桔橰起落,畦開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擺棋對局,憑几蓬蒿,其樂也融融。如畫般的景象,似夢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麽清幽綺麗,賞心悅目。 此詩頷聯「春寒著弊袍,間柳發紅桃」寫出了詩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紅柳綠的春景。這裏注意了冷色與暖色的對比映襯,幷注意到亮度轉換的巧妙處理,每句的意象雖單用一種色調,兩句之間又有鮮明的反差,但是這樣不同顔色的兩組意象的幷置投射在人的視覺「熒屛」上所呈現的是「一種互相作用的復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間的構型更具張力。 頸聯「開畦分白水,林端舉桔橰」寫出詩人眼裏的農人忙碌著在田間勞作(汲水往田裏灌漑)的景象。這是人們的勞動生活場面,是眞正的田園生活圖景。後人對頸聯兩句評價甚高。這兩聯描繪了一幅夢幻般的田園風光圖,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寫出隱者的生活,寫出了特定環境中的特有景象。但這種渲染之筆,很像一篇高士傳,所寫的還是理想中的人物。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