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遊
林臥情每閒,獨遊景常晏。
時從灞陵下,垂釣往南澗。
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
悟彼飛有適,知此罹憂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懷青岑客,回首白雲間。
神超物無違,豈系名與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林臥:在林中躺臥。
- 情每閒:心情常常閒適。
- 獨遊:獨自遊玩。
- 景常晏:景色常常寧靜。
- 灞陵:地名,位於長安附近。
- 南澗:南邊的溪澗。
- 雙鯉魚:兩條鯉魚。
- 目送:目光追隨。
- 悟彼飛有適:領悟到飛翔的鳥兒有其適宜的去處。
- 知此罹憂患:知道這些(魚)會遭遇憂患。
- 放之清冷泉:將它們放回清涼的泉水中。
- 省疏慢:減少疏忽和怠慢。
- 永懷:永遠懷念。
- 青岑客:指隱居山林的人。
- 神超物無違:精神超越物質,無所違背。
- 豈系名與宦:哪裏會牽掛名聲和官職。
翻譯
在林中躺臥,我的心情常常閒適,獨自遊玩時,景色總是那麼寧靜。有時我會從灞陵下來,到南邊的溪澗垂釣。手裏拿着兩條鯉魚,目光追隨千里之外的雁羣。我領悟到飛翔的鳥兒有其適宜的去處,知道這些魚會遭遇憂患。於是我將它們放回清涼的泉水中,因此減少了對它們的疏忽和怠慢。我永遠懷念那些隱居山林的人,回首望向白雲之間。我的精神超越物質,無所違背,哪裏會牽掛名聲和官職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獨自遊玩時的所見所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脫。詩中「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閒適自得,又隱含了對自由的嚮往。最後兩句「神超物無違,豈系名與宦」更是直接表達了詩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對世俗名利的淡漠。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王昌齡詩歌的清新自然和超脫世俗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