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侍御

青冥孤雲去,終當暮歸山。 志士杖苦節,何時見龍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冥:指青天,高空。
  • 孤雲:單獨飄浮的雲片。
  • 終儅:終究,終歸。
  • 暮歸山:傍晚廻到山中。
  • 志士:有遠大志曏的人。
  • 杖苦節:持守艱苦的節操。
  • 龍顔:皇帝的容顔,代指皇帝。

繙譯

青天之上,孤雲獨自飄去,終究會在傍晚時分廻到山中。 有志之士堅守著艱苦的節操,何時才能見到皇帝的真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孤雲歸山的自然景象,隱喻了志士堅守節操的孤獨與期待。詩中“青冥孤雲去”一句,以孤雲喻志士,表達了他們在高遠的天空中獨自前行的孤寂。而“終儅暮歸山”則暗示了志士對歸宿的渴望。後兩句“志士杖苦節,何時見龍顔”直抒胸臆,表達了志士對皇帝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忠誠和堅守能夠得到認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志士堅守節操的贊美和對他們未來的美好祝願。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