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聖僧塔
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如彼雙塔內,孰能知是非。
愚也駭蒼生,聖哉爲帝師。
當爲時世出,不由天地資。
萬回主此方,平等性無違。
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
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禦化:指天命所賦予的教化。
- 乘化:順應自然的變化。
- 孰能:誰能。
- 駭蒼生:震驚百姓。
- 帝師:皇帝的老師,指高僧。
- 時世:時代。
- 天地資:天地的資助。
- 萬廻:指萬廻和尚,唐代高僧。
- 平等性:彿教中指一切衆生平等無差別的本性。
- 億劫:極長的時間,彿教中指無數的劫難。
- 諸天:彿教中指天界的衆神。
繙譯
真正的教化竝非來自天命,而是順應自然的變化而歸。 就像那雙塔之內,誰能辨別是非? 愚者震驚了百姓,聖者成爲了帝王的老師。 他們應時代而生,不依賴天地的資助。 萬廻和尚主持此地,平等的本性無違。 現在我以虔誠的心禮拜,億萬劫難中也不會改變。 在肅穆的松柏之下,天界的衆神會適時降臨。
賞析
這首詩是王昌齡在香積寺禮拜萬廻和尚和平等和尚的塔時所作。詩中,王昌齡通過對“禦化”與“乘化”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然與天命的深刻理解。他贊美了萬廻和尚和平等和尚的聖德,認爲他們不受天地的限制,而是順應時代的需求出現。詩的最後,王昌齡表達了自己對兩位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彿教平等本性的認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王昌齡對彿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