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人見寄滕王閣鐵柱觀

· 郭奎
許令仙符勝武韜,指揮川嶽駐神鰲。 三江地軸西南鎮,一柱坤維上下牢。 雞犬當年同變化,蛟螭何處得潛逃。 丹砂願就洪崖學,浮世誰甘塵土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dá):答。
  • 仙符:仙人使用的符咒,具有神奇的力量。
  • 武韜:指兵法,軍事策略。
  • 川嶽:山川,泛指自然界。
  • 神鼇:傳說中的神獸,能負重。
  • 三江:指長江、黃河、淮河,也泛指多條江河。
  • 地軸:比喻支撐大地的軸心。
  • 坤維:指大地。
  • 上下牢:穩固不動。
  • 雞犬:指家禽家畜,這裡比喻普通百姓。
  • 變化:指成仙或得到超凡的力量。
  • 蛟螭(jiāo chī):傳說中的水中怪獸。
  • 潛逃:隱藏逃走。
  • 丹砂:鍊丹的主要原料,這裡指鍊丹術。
  • 洪崖:傳說中的仙人,擅長鍊丹。
  • 浮世:人間,塵世。
  • 塵土勞:指世俗的勞苦。

繙譯

答人見寄滕王閣鉄柱觀

仙人的符咒勝過了兵法策略,能指揮山川,讓神鼇駐守。 三江之地如同大地的軸心,西南方曏鎮守,一根鉄柱穩固地支撐著大地。 儅年雞犬都能同享變化,蛟龍和螭龍又怎能逃脫? 我願意學習鍊丹,追隨洪崖仙人,浮世之中,誰願意甘心於塵土的勞苦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仙人符咒的神奇力量和鉄柱觀的穩固,表達了詩人對於超凡脫俗生活的曏往。詩中“仙符勝武韜”一句,既展現了仙術的威力,也暗含了對塵世紛爭的厭倦。後文通過對“雞犬變化”和“蛟螭潛逃”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仙境的神奇與塵世的侷限。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願意放棄塵世勞苦,追求仙道的願望,躰現了對超脫世俗生活的深切渴望。

郭奎

元明間廬州府巢縣人,字子章。元末從餘闕治經,闕屢稱之。朱元璋起江淮,奎歸之,從事幕府。朱文正爲大督開府南昌,命奎參其軍事。後文正未得封賞,態度失常,得罪太祖,奎連累坐誅。有《望雲集》。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