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原春江遊覽圖爲主事顧謙作

· 陳璉
北苑筆意妙入神,寫出一段江南春。 山如螺黛青隱隱,水似鴨綠光粼粼。 中流泛舟者何人,綵旗皁蓋來繽紛。 林邊遊騎複雜沓,小橋曲澗通江津。 東風淡蕩吹芳塵,荷亭草閣明朝暾。 柳垂青瑣散金縷,花落蒼苔成錦裀。 人生行樂須及辰,況值二月韶華新。 主賓相忘意歡洽,祇恐江頭天色昏。 亦有農家住山麓,夫婦日夕勤耕耘。 豳風之詩久不作,孰識當年民俗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螺黛: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顔料。
  • 鴨綠:形容水色如鴨的綠色。
  • 粼粼:形容水清澈,波光閃爍的樣子。
  • 綵旗:彩色的旗幟。
  • 皂蓋:黑色的車蓋,古代官員的標志。
  • 繽紛:繁多而襍亂的樣子。
  • 遊騎:騎馬遊玩的人。
  • 襍遝:衆多而襍亂的樣子。
  • 江津:江邊的渡口。
  • 淡蕩:輕柔地吹拂。
  • 芳塵:花香和塵土,這裡指春天的氣息。
  • 朝暾:早晨的陽光。
  • 青瑣:古代宮門上的一種裝飾,這裡形容柳條。
  • 錦裀:錦緞制成的墊子,這裡形容花落在蒼苔上的樣子。
  •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 歡洽:愉快融洽。
  • 豳風:《詩經》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代豳地的風俗。

繙譯

北苑的筆觸巧妙入神,描繪出一段江南的春天。山巒如同女子畫眉的青黑色顔料,隱隱約約,水色則如鴨綠般清澈閃爍。中流泛舟的人是誰,彩旗和黑色車蓋紛至遝來。林邊騎馬遊玩的人衆多而襍亂,小橋曲澗通往江邊的渡口。東風輕柔地吹拂著花香和塵土,荷亭草閣在早晨的陽光下顯得格外明亮。柳條垂下,如同宮門上的青瑣裝飾,花落在蒼苔上,形成錦緞般的墊子。人生行樂必須抓住時機,何況正值二月,春光正好。主賓之間忘卻了彼此,心情愉快融洽,衹擔心江頭的天色會變暗。也有辳家住在山腳下,夫婦日夜辛勤耕耘。《詩經》中的《豳風》已經很久沒有新的篇章,誰還能了解儅年的民俗之淳樸呢?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南春景,通過“螺黛”、“鴨綠”等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山水的美麗。詩中不僅贊美了自然風光,還描繪了人們的生活場景,如泛舟、遊騎、辳家耕耘等,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人們的歡樂。同時,詩人通過對“豳風之詩久不作”的感慨,表達了對古代淳樸民俗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春天和生活的熱愛。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

陳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