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劉仙岩

· 陳璉
清飆驚流塵,晴旭嚴芳甸。 冠蓋駐巖阿,從遊總文彥。 仙家碧雲中,丹光舊曾現。 鶴笙今寥寥,歲月疾於電。 亭臺久荒蕪,草木鬱蔥茜。 古碑橫道隅,苔蘚綠將遍。 躋攀出林杪,興至輒忘倦。 八桂多好山,迤邐青對面。 目斷三素雲,蓬萊幾人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飆(biāo):清風。
  • 晴旭:晴朗的陽光。
  • 嚴芳甸:整齊芬芳的田野。
  • 冠蓋: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員。
  • 巖阿(ē):山巖的曲折処。
  • 文彥:文人。
  • 丹光:指仙人鍊丹的光芒。
  • 鶴笙:古代傳說中仙人吹奏的樂器。
  • 寥寥:稀少。
  • 鬱蔥茜:鬱鬱蔥蔥,形容草木茂盛。
  • 躋攀:攀登。
  • 林杪(miǎo):樹梢。
  • 八桂:指廣西,因廣西盛産桂樹而得名。
  • 迤邐(yǐ lǐ):曲折連緜。
  • 三素雲:道教中指三色雲,象征仙境。
  • 蓬萊:傳說中的仙山。

繙譯

清風吹散了塵埃,晴朗的陽光照耀著芬芳的田野。 官員們停駐在山巖的曲折処,與文人一同遊覽。 仙家位於碧雲之中,那裡曾出現過鍊丹的光芒。 如今鶴笙的聲音稀少,嵗月如電般迅速流逝。 亭台久已荒蕪,草木茂盛。 古碑橫臥在道路旁,苔蘚幾乎覆蓋了整個碑麪。 攀登至樹梢之上,興致來了便忘記了疲倦。 廣西多有好山,曲折連緜,青翠欲滴。 目光追隨著三色雲,蓬萊仙境又有幾人能得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文人陳璉登劉仙巖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清飆驚流塵,晴旭嚴芳甸”開篇即營造出清新脫俗的意境,展現了自然的美景。隨後,通過“仙家碧雲中,丹光舊曾現”等句,表達了對仙境的曏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的結尾“目斷三素雲,蓬萊幾人見”則寄托了對仙境的無限遐想和難以觸及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仙境的曏往之情。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