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嶺海:指嶺南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 摶(tuán):聚集,這裏指盜賊聚集作亂。
- 竿頭百尺絲:比喻長遠的計劃或策略。
- 東山:比喻隱居或退隱的地方。
翻譯
東南六十縣,位於嶺南的海洋之間。這裏的百姓日益疲睏,盜賊紛紛聚集作亂。仁義長久未被施行,離愁別緒讓我面容憔悴。我有着長遠的計劃,足以穩定這動盪的東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東南地區的社會狀況,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和盜賊橫行的深切憂慮。詩中「仁義久不施」一句,直指當時社會的道德淪喪和治理不力。末句以「竿頭百尺絲,可以系東山」作結,展現了作者雖處困境,但仍懷抱希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穩定局勢,體現了作者的責任感和遠見卓識。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
陳獻章的其他作品
- 《 得林別駕書雲去秋九月嘗夢予於廣信舟中兼示道路所聞 》 —— [ 明 ] 陳獻章
- 《 曉起 其三 》 —— [ 明 ] 陳獻章
- 《 次韻張侍御叔亨至白沙 》 —— [ 明 ] 陳獻章
- 《 丁明府置荘蕭二節婦祭田邑人訟而奪之 》 —— [ 明 ] 陳獻章
- 《 寄題小圓岡書屋和民澤韻 》 —— [ 明 ] 陳獻章
- 《 淵明愛菊 》 —— [ 明 ] 陳獻章
- 《 雲封寺有曲江遺像戲題 》 —— [ 明 ] 陳獻章
- 《 喜黃在登科 》 —— [ 明 ] 陳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