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巨海

南州徐孺子,高臥有青山。 往日蒲輪弊,窮年桂樹攀。 溟魚不得運,霧豹迥無斑。 卻望羅浮色,知予亦閉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州:指南方地區。
  • 徐孺子:東漢時期的名士徐穉,字孺子,以清高著稱。
  • 高臥:指隱居不仕。
  • 蒲輪:古代用蒲草包裹車輪的安車,常用於徵召賢士。
  • :破舊。
  • 桂樹攀:比喻追求高潔的品質或追求學問。
  • 溟魚:傳說中的大魚,比喻有才能的人。
  • 不得運:指沒有得到發揮才能的機會。
  • 霧豹:比喻隱居的賢人。
  • 迥無斑:形容霧豹身上的斑紋不明顯,比喻隱士的才華不爲人知。
  • 羅浮:山名,在今廣東省,這裏指遠望羅浮山的景色。
  • 閉關:指閉門謝客,專心修煉或隱居。

翻譯

南方的徐孺子,隱居在青山之中。 往日裏他的安車已經破舊,整年追求高潔如攀桂樹。 有才能的人未能得到施展,隱士的才華也深藏不露。 遠遠望去羅浮山的景色,知道我也選擇了閉門隱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徐孺子的高潔隱居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的不滿。詩中運用了「蒲輪弊」、「桂樹攀」等意象,形象地展現了徐孺子的清高品質和追求。後兩句以「溟魚不得運」和「霧豹迥無斑」作比,抒發了對有才能者未能得到重用的遺憾,以及對隱士才華不爲人知的感慨。結尾處「知予亦閉關」,則直接表達了作者選擇隱居的決心,與徐孺子的形象相呼應,共同構建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