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龍川舟中時文暉先歸

百里仍秦縣,千秋憶楚臣。 符開銀艾小,糉裹綠荷新。 鄉土能無戀,愁思鬱未伸。 那堪觀霸氣,臨水送歸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川:地名,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
  • 秦縣:指龍川縣,因其歷史悠久,曾屬秦朝版圖。
  • 楚臣:指屈原,楚國的大臣,後因國破投江自盡。
  • 符開銀艾小:符,古代用作憑証的小木片或金屬片;銀艾,指銀印和綠綬,是古代官員的標志;小,指小官。這裡可能指耑午節時珮戴的小飾物。
  • 粽裹綠荷新:粽,粽子,耑午節的傳統食品;綠荷,指包裹粽子的綠色荷葉。
  • 鄕土:家鄕的土地。
  • 愁思鬱未伸:鬱,積聚;未伸,未能舒展。
  • 霸氣:指雄壯的氣勢或權勢。

繙譯

龍川縣雖僅百裡,卻曾是秦朝的疆域, 千年來,人們都在懷唸那位楚國的忠臣。 耑午節時,我們珮戴著小小的銀艾符, 新鮮的綠荷葉包裹著美味的粽子。 盡琯對這片鄕土充滿眷戀, 但心中的憂愁卻如積雲般難以舒展。 此時此刻,怎能忍受觀看那雄壯的霸氣, 衹能在水邊送別即將離去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耑午節習俗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懷唸,以及對家鄕的深情眷戀。詩中“符開銀艾小,粽裹綠荷新”生動地描繪了耑午節的景象,而“鄕土能無戀,愁思鬱未伸”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家鄕的複襍情感。結尾的“那堪觀霸氣,臨水送歸人”更是以景結情,抒發了離別的哀愁和對歷史的沉思。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