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門弔古

南渡何因斷好音,兩厓松柏晝陰陰。 魚鱗屋裏君臣會,羊角風前社稷心。 重譯海遙天上下,九州金散鼎浮沈。 中原倉卒移龍戰,淚盡玄黃根至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門:指崖山,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南。
  • 南渡:指南宋末年,宋室南遷。
  • 斷好音:指失去了美好的消息或音訊。
  • 兩厓:指崖山的兩側。
  • 松柏:常綠樹木,象征堅靭和長壽。
  • 魚鱗屋:形容房屋鱗次櫛比,如同魚鱗。
  • 君臣會:指君主與臣子相會。
  • 羊角風:形容風勢強勁,如同羊角般鏇轉。
  • 社稷心:指對國家的忠誠和憂慮。
  • 重譯:指通過多次繙譯,這裡可能指海外的消息。
  • 九州:古代中國分爲九州,泛指中國。
  • 金散鼎浮沈:形容國家的命運如同鼎中的金子,時沉時浮,不穩定。
  • 龍戰:指激烈的戰爭,特別是指改朝換代的戰爭。
  • 玄黃:指天地,這裡可能指國家的根基。

繙譯

爲何南渡之後就失去了美好的消息,崖山的兩側松柏樹下,白晝也顯得隂暗。 在鱗次櫛比的房屋中,君主與臣子相會,而在強勁的風中,人們心系國家的安危。 海外的消息經過多次繙譯傳來,中國的命運如同鼎中的金子,時沉時浮。 中原地區發生了激烈的戰爭,從那時起,國家的根基就深受創傷,至今仍令人淚流滿麪。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崖山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南宋末年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哀思。詩中“兩厓松柏晝隂隂”不僅描繪了崖山的自然景色,也隱喻了國家的暗淡前景。後句通過對“魚鱗屋”和“羊角風”的描寫,進一步以具象的場景來表達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注。結尾的“淚盡玄黃根至今”則是對國家根基受損的深沉哀悼,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