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

孤燈明滅夜迢迢,獨擁寒衾酒漸消。 階下蟲吟和露切,窗前葉落信風飄。 百年已悟塵棲草,一夢猶驚鹿在蕉。 老去自憐精力改,帶圍應減沈郎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孤燈明滅:孤燈忽明忽暗。
  • 夜迢迢:夜晚漫長。
  • 獨擁寒衾:獨自裹著冰冷的被子。
  • 酒漸消:酒意逐漸消退。
  • 堦下蟲吟:台堦下的蟲子鳴叫。
  • 和露切:與露水相伴。
  • 窗前葉落:窗前的樹葉落下。
  • 信風飄:隨風飄落。
  • 百年已悟塵棲草:一生已經明白塵埃落定,如同草木一般。
  • 一夢猶驚鹿在蕉:即使是一場夢,也驚覺夢中鹿在芭蕉葉下。
  • 老去自憐精力改:年老時自我憐憫,精力已經改變。
  • 帶圍應減沈郎腰:腰帶應該減少,比喻身躰瘦弱。沈郎,指沈約,古代以瘦弱著稱的美男子。

繙譯

孤燈忽明忽暗,夜晚顯得格外漫長,我獨自裹著冰冷的被子,酒意逐漸消退。台堦下的蟲子鳴叫,與露水相伴,窗前的樹葉隨風飄落。一生已經明白塵埃落定,如同草木一般,即使是一場夢,也驚覺夢中鹿在芭蕉葉下。年老時自我憐憫,精力已經改變,腰帶應該減少,比喻身躰瘦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孤獨夜晚的景象,通過孤燈、寒衾、蟲吟、葉落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百年已悟塵棲草”一句,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領悟和對塵世的超脫。而“一夢猶驚鹿在蕉”則巧妙地運用夢境,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安和對未來的憂慮。最後兩句自憐老去,精力衰退,以沈郎腰帶減少作比,形象地描繪了衰老的無奈和身躰的衰弱。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命深刻的感悟和對時光無情的哀歎。

郭諫臣

郭諫臣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子忠,號方泉,更號鯤溟。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袁州司理。嚴世蕃在家鄉分宜貪得無厭,往往假督撫之勢強行索取,諫臣不阿不懼以處之。後內遷吏部主事。隆慶初屢陳時政,多所持正。官終江西參政。所作詩婉約清雅,有《郭鯤溟集》。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