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天台梁氏聚青山房
絕巘鄰滄島,中峯接上臺。
林間別阜出,窗外聚青來。
選勝宜招隱,棲幽異鑿坯。
白雲華頂鶴,瀑布石屏雷。
羽客停鸞吹,仙人共酒杯。
煙霞林鹿伴,冠蓋嶺猿猜。
自笑羈塵內,何由避俗媒。
憑題紫芝曲,寄謝赤城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絕巘(jué yǎn):極高的山峰。
- 滄島:指海中的島嶼。
- 上台:指天台山的高峰。
- 別阜:其他的小山。
- 鑿坯(záo pī):指隱居。
- 羽客:指仙人。
- 鸞吹:指仙樂。
- 冠蓋:指官員的服飾和車蓋,這裡比喻世俗的繁華。
- 嶺猿猜:指山中的猿猴,這裡比喻隱居的生活。
- 羈塵:指塵世的束縛。
- 紫芝曲:指隱士的歌謠。
- 赤城隈(wēi):指赤城山的一角,赤城山是天台山的一部分。
繙譯
我站在極高的山峰上,鄰接著海中的島嶼,山峰與天台山的高峰相連。在林間,其他的小山峰顯現,窗外滙聚著青翠的山色。選擇這樣的勝地,適宜隱居,不同於鑿山而居的隱士。白雲和華頂的鶴,瀑佈聲如石屏上的雷鳴。仙人停下他們的仙樂,與仙人共飲美酒。菸霞中,林中的鹿爲伴,山中的猿猴似乎在猜測著冠蓋的繁華。我自嘲被塵世所羈絆,如何能避開俗世的媒介。我依靠著題寫隱士的歌謠,寄望於赤城山的一角,以表達我的謝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居山林的理想圖景,通過對天台山自然景觀的細膩刻畫,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塵世繁華的淡漠。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絕巘”、“滄島”、“白雲華頂鶴”等,搆建了一個超脫塵世的仙境。同時,通過對“羽客”、“仙人”等仙境元素的描繪,進一步強化了隱逸的主題。結尾処的“自笑羈塵內,何由避俗媒”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明代山水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