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 王稱
祈龍敏辯給,惠施誇便儇。 竹書信激詭,堅白方自賢。 騰口徒見尤,胡能事幽玄。 九州誰復徵,多方亦已然。 去矣桃李蹊,予將欲忘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祈龍:指祈求龍的幫助或智慧,這裡比喻追求高深的智慧。
  • 敏辯給:敏捷的辯論和豐富的言辤。
  • 惠施:戰國時期的著名辯士,這裡指善於辯論的人。
  • 誇便儇:誇耀自己的聰明和機智。
  • 竹書:古代用竹簡記錄的書籍,這裡指古代的文獻或知識。
  • 激詭:激烈而詭異,指言辤或思想非常獨特和激烈。
  • 堅白:指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輕易改變。
  • 騰口:空談,無實際內容的言論。
  • 徒見尤:衹是顯得突出或特別。
  • 衚能:怎麽能。
  • 事幽玄:研究深奧難懂的事物。
  • 九州:指中國古代的九個行政區域,泛指整個中國。
  • :尋求,追求。
  • 多方:多方麪,多種方式。
  • 桃李蹊:比喻培養人才的地方或途逕。
  • 忘言:忘記言語,指達到一種無需言語表達的境界。

繙譯

追求高深的智慧和敏捷的辯論,像惠施那樣誇耀自己的聰明和機智。古代的文獻知識雖然激烈而詭異,但堅持自己的觀點才是真正的賢者。空談無實際內容的言論衹是顯得突出,怎麽能真正研究深奧難懂的事物呢?整個中國誰還會去追求這些,多方麪的情況也已經如此。離開那些培養人才的地方,我將選擇忘記言語,達到一種無需言語表達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祈龍”、“惠施”等歷史人物的引用,表達了作者對於空洞辯論和表麪智慧的不屑,以及對於深奧知識和堅持真理的追求。詩中“騰口徒見尤,衚能事幽玄”一句,深刻指出了空談誤國,而真正的智慧和知識需要深入探索和堅持。最後,作者選擇“忘言”,表達了一種超脫言語,追求內心真正智慧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於知識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

王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