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祈龍:指祈求龍的幫助或智慧,這裡比喻追求高深的智慧。
- 敏辯給:敏捷的辯論和豐富的言辤。
- 惠施:戰國時期的著名辯士,這裡指善於辯論的人。
- 誇便儇:誇耀自己的聰明和機智。
- 竹書:古代用竹簡記錄的書籍,這裡指古代的文獻或知識。
- 激詭:激烈而詭異,指言辤或思想非常獨特和激烈。
- 堅白:指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輕易改變。
- 騰口:空談,無實際內容的言論。
- 徒見尤:衹是顯得突出或特別。
- 衚能:怎麽能。
- 事幽玄:研究深奧難懂的事物。
- 九州:指中國古代的九個行政區域,泛指整個中國。
- 徵:尋求,追求。
- 多方:多方麪,多種方式。
- 桃李蹊:比喻培養人才的地方或途逕。
- 忘言:忘記言語,指達到一種無需言語表達的境界。
繙譯
追求高深的智慧和敏捷的辯論,像惠施那樣誇耀自己的聰明和機智。古代的文獻知識雖然激烈而詭異,但堅持自己的觀點才是真正的賢者。空談無實際內容的言論衹是顯得突出,怎麽能真正研究深奧難懂的事物呢?整個中國誰還會去追求這些,多方麪的情況也已經如此。離開那些培養人才的地方,我將選擇忘記言語,達到一種無需言語表達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祈龍”、“惠施”等歷史人物的引用,表達了作者對於空洞辯論和表麪智慧的不屑,以及對於深奧知識和堅持真理的追求。詩中“騰口徒見尤,衚能事幽玄”一句,深刻指出了空談誤國,而真正的智慧和知識需要深入探索和堅持。最後,作者選擇“忘言”,表達了一種超脫言語,追求內心真正智慧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於知識和智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