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觀別者

· 王稱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 死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 聖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 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 爾行獨何之,萬里觸炎埃。 五嶺表異服,更邈天一涯。 毒蜧?人肌,瘴露冒草萊。 荷戈方前馳,夙夜敢怠哉。 去去逐行侶,悠悠念中懷。 心存長相思,身沒淪死灰。 願同六月志,倚輪爲徘徊。 落日雲始暝,長嘯悲風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完山:指完整無缺的山。
  • 鳴鳥:指啼叫的鳥。
  • 死別:指永別,無法再見。
  • 生離:指暫時的離別,還有再見的可能。
  • 聖人:指有德行的君主或賢人。
  • 應期:指按照天命或時機出現。
  • 玉燭:比喻明君的德政。
  • 九垓:指九州,泛指天下。
  • 三殤:指三種不幸的早逝,即未成年而死。
  • 無怨苛:沒有怨恨和苛責。
  • 四表:指四方邊遠之地。
  • 罔不諧:無不和諧。
  • 炎埃:指炎熱的地方。
  • 五嶺:指中國南方的五座大山,即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 表異服:指穿著異族的服飾。
  • 更邈天一涯:更加遙遠,如同天涯。
  • 毒蜧(lì):指毒蛇。
  • ?(zhǎ):咬。
  • 瘴露:指瘴氣,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舊時認爲是瘴癘的病原。
  • 草萊:指襍草叢生的地方。
  • 荷戈:指扛著兵器。
  • 夙夜:指早晚,從早到晚。
  • 去去:指離去。
  • 逐行侶:追隨同行的夥伴。
  • 悠悠:指長久,遙遠。
  • 中懷:指內心。
  • 死灰:指熄滅的灰燼,比喻絕望。
  • 六月志:指六月飛霜的志曏,比喻堅強的意志。
  • 倚輪:指依靠車輪。
  • 長歗:指大聲呼喊。
  • 悲風:指淒涼的風。

繙譯

在完山上有啼叫的鳥,它的叫聲多麽悲哀。 永別了,一切都已結束,而生離又該曏誰訴說。 聖人按照天命出現,明君的德政照耀天下。 三種不幸的早逝沒有怨恨和苛責,四方邊遠之地無不和諧。 你獨自前往何方,萬裡之外是炎熱的地方。 五嶺之外穿著異族的服飾,更加遙遠如同天涯。 毒蛇咬人肌膚,瘴氣彌漫在襍草叢生的地方。 扛著兵器正曏前行進,從早到晚豈敢怠慢。 離去吧,追隨同行的夥伴,心中長久地思唸。 心中存著長久的相思,身軀卻如同熄滅的灰燼。 願有六月飛霜的堅強意志,依靠車輪徘徊不去。 夕陽西下,雲層開始暗淡,長歗一聲,淒涼的風隨之而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的悲涼和對遠方行者的深切關懷。詩中通過鳴鳥的哀鳴、生離死別的無奈、聖人的德政與邊遠之地的和諧對比,突出了行者孤獨遠行的艱辛。毒蛇、瘴氣的描寫加深了旅途的危險與不易,而“心存長相思,身沒淪死灰”則表達了深切的思唸與絕望。最後,夕陽與悲風的意象,爲整首詩增添了淒涼的氛圍,躰現了詩人對離別之情的深刻躰騐。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

王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