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喜晏伯謙談禪

海月未出山,清宵起燈燭。 草坐偕道流,談禪暢幽獨。 雲巖一何深,心遠境自足。 泠然忽成悟,風吹隔窗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宵:清靜的夜晚。
  • 道流:指修道之人,這裏特指佛教僧侶。
  • 談禪:討論禪理。
  • 幽獨:幽靜孤獨。
  • 雲巖:雲霧繚繞的山岩,形容山的高遠幽深。
  • 泠然:形容聲音清脆悅耳,這裏指心靈得到啓迪的感覺。
  • 成悟:達到領悟,指對禪理或生命真諦的深刻理解。

翻譯

海上的月亮還未從山後升起,清靜的夜晚我們點亮了燈燭。 坐在草地上,與修道之人一同,暢談禪理,享受着幽靜孤獨的時光。 雲霧繚繞的山岩是多麼深邃,內心遠離塵囂,境界自然滿足。 忽然間,心靈得到了啓迪,彷彿聽到了風吹過隔窗的竹林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夜晚,詩人與道友在燈燭下談禪的場景。通過「海月未出山」和「清宵起燈燭」的對比,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的「雲巖一何深」不僅形容了山景的幽深,也象徵了禪理的深邃。最後「泠然忽成悟」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禪理的頓悟,以及內心的寧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宗哲理的嚮往和領悟。

方太古

明浙江蘭溪人,字元素。讀書學古,不應徵召,遍遊吳楚名勝。正德時隱於白雲源,自號一壺生。嘉靖初徙居金華,晚年歸故里,自號寒溪子。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