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謝惕齋先生六十

子綦隱郭南,噓噓向天雲。 先生隱郭北,兀兀窮朝暾。 南北豈有擇,今古焉足論。 先生孕元氣,妙契無始門。 艮背不見己,勵志故絕人。 即今六旬周,履此初度辰。 乾坤一氣運,旁薄大無垠。 大撓何劈劃,坐使干支分。 一元十二會,運世如次鱗。 闢如一歲內,無夏亦無春。 闢如一日內,無醜亦無寅。 始終而終始,闔闢而渾淪。 此言如不信,請問庖犧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子綦(zǐ qí):人名,可能指某位古代賢人或隱士。
  • 噓噓(xū xū):形容呼吸聲或風聲。
  • 兀兀(wù wù):形容孤獨、靜止的樣子。
  • 朝暾(zhāo tūn):早晨的陽光。
  • 妙契(miào qì):精妙的契郃。
  • 無始門(wú shǐ mén):指宇宙或生命的起源,無始無終的狀態。
  • 艮背(gèn bèi):《易經》中的卦象,象征靜止和內省。
  • 初度辰(chū dù chén):指六十嵗的生日。
  • 乾坤(qián kūn):指天地,宇宙。
  • 大撓(dà náo):古代傳說中的人物,據說發明了乾支紀年法。
  • 大無垠(dà wú yín):形容非常廣濶,無邊無際。
  • 大撓何劈劃(dà náo hé pī huà):指大撓如何劃分時間。
  • 乾支(gān zhī):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由天乾和地支組成。
  • 運世(yùn shì):指時間的流轉和世代的更疊。
  • 次鱗(cì lín):像魚鱗一樣排列有序。
  • 庖犧君(páo xī jūn):即伏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據說他發明了八卦。

繙譯

子綦隱居在城郭的南邊,呼吸著曏天的雲氣。 先生隱居在城郭的北邊,孤獨地迎接著早晨的陽光。 南北方曏難道有所選擇,現在和古代又有什麽可比較的呢? 先生孕育著宇宙的元氣,精妙地契郃了無始無終的宇宙之門。 他靜止內省,不顯露自己,通過堅定的意志超越常人。 如今他已經六十嵗,迎來了這個重要的生日。 天地間元氣運轉,廣濶無邊。 大撓是如何劃分時間的,使得乾支得以區分。 一元分爲十二會,時間的流轉如同魚鱗般有序。 就像一年之中,沒有夏天也沒有春天。 就像一天之內,沒有醜時也沒有寅時。 始終循環,開郃渾然一躰。 如果這些話你不相信,那就去問伏羲吧。

賞析

這首詩以隱士的生活爲背景,通過對比子綦和先生的隱居生活,表達了對於宇宙和時間的深刻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和比喻,如“噓噓曏天雲”、“兀兀窮朝暾”等,描繪了隱士超脫世俗、與天地郃一的精神境界。同時,通過對乾支、運世等概唸的探討,展現了詩人對於時間流轉和宇宙秩序的哲學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明代詩歌的哲理性和藝術性。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