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飲姚氏園亭

名園佳節到柴扃,詞客開筵集草亭。 碧海月從今夕好,清秋人似舊年經。 病逢金谷還杯盞,夜轉銀河落戶庭。 何事羽衣蟾闕上,桂團風露正泠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柴扃(chái jiōng):柴門,指簡陋的門戶。
  • 詞客:擅長文詞的人。
  • 金谷:古代地名,這裏指豪華的宴會。
  • 羽衣:指仙人或道士的服裝。
  • 蟾闕(chán què):指月宮。
  • 桂團:指月亮,因傳說月中有桂樹。
  • 泠泠(líng líng):清涼、冷清的樣子。

翻譯

在中秋這個美好的節日,我來到了姚氏的名園,這裏雖然門戶簡樸,但詞人們聚集在草亭中,開啓了宴會。今夜的碧海之上,月亮格外明亮,這清秋的景色,彷彿與去年無異。在豪華的宴會上,我因病未能盡情飲酒,而夜空中的銀河似乎也悄悄地落入了庭院。爲何那位穿着羽衣的仙人,要獨自登上月宮,那裏桂樹環繞,風露清涼,顯得格外冷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秋夜詞人在姚氏園亭的聚會場景,通過對比豪華宴會與簡樸園亭,以及人間與月宮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超脫塵世的嚮往。詩中「碧海月從今夕好」一句,既展現了中秋夜月的美景,又隱含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結尾的「桂團風露正泠泠」則以月宮的清涼景象,寄託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渴望。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