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鄭使君遊七星巖

青山如戟倚雲霄,仙去巖空鶴可招。 蜃市氣澄金闕出,龍宮雲閟玉書遙。 風生桂楫時呼酒,月冷鬆門夜聽簫。 濟世正憐公等在,且謀生計向漁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ǐ):古代的一種兵器,這裏比喻山峯的形狀。
  • 蜃市:指海市蜃樓,這裏比喻奇幻的景象。
  • 金闕:指天宮或仙境的宮殿。
  • 龍宮:傳說中龍王的宮殿,這裏指神祕的水下世界。
  • (bì):關閉,深藏。
  • 玉書:指仙人或神靈的文書。
  • 桂楫:用桂木製成的船槳,這裏指船。
  • 鬆門:松樹下的門戶,這裏指幽靜的地方。
  • 濟世:救助世人,指有志於社會改革或幫助他人。

翻譯

青山像戟一樣直插雲霄,仙人已去,空留巖洞,鶴鳴可招。 奇幻的景象清晰,金色的宮闕顯現,龍宮深藏,玉書遙不可及。 風起時,桂木船槳划動,我們時常呼喚酒來,月色冷清,松樹下的門戶中,夜晚聆聽簫聲。 慶幸有你們這些志在濟世的人在,暫且謀劃生計,向漁樵生活靠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與鄭使君一同遊覽七星巖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山水的壯麗與神祕。詩中「青山如戟」、「蜃市氣澄」等句,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山的高聳和奇幻景象。後句轉入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表達了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渴望,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世界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和對生活的深刻思考。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