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 · 七夕

鸞扇。星鈿霞釧。暫撇殘機。步移。思量去年今夕時。悽其。未期先慘離。 借得嫦娥初月鏡。窺瘦影。拂試翠眉整。駕雲霓。河漢西。悽迷。只愁雞暗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鸞扇:古代貴族婦女所用的扇子,上面常繪有鸞鳳圖案。
  • 星鈿:鑲嵌有寶石或珍珠的髮飾,形似星星。
  • 霞釧:彩色的手鐲,如同霞光般絢麗。
  • :放下,丟棄。
  • 殘機:指未完成的織物或織布機。
  • 今夕時:今晚的時刻。
  • 悽其:形容心情淒涼。
  • 未期:沒有約定的時間。
  • 慘離:悲傷的離別。
  • 嫦娥: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
  • 初月鏡:新月的形狀,比喻鏡子。
  • 翠眉:翠綠色的眉毛,古代女子化妝的一種。
  • 雲霓:彩虹,比喻美好的事物。
  • 河漢:銀河。
  • 悽迷:形容景象或心情淒涼而迷茫。
  • 雞暗啼:指黎明前的雞鳴,暗示夜晚即將結束。

翻譯

手持繪有鸞鳳圖案的扇子,頭戴星形髮飾,手腕上戴着霞光般的手鐲,我暫時放下未完成的織物,起身走動。思緒飄向去年今晚的時刻,心情淒涼,因爲離別沒有約定的時間,便感到格外悲傷。

我借來嫦娥的初月形鏡子,窺見自己瘦弱的身影,輕輕拂拭翠綠色的眉毛,整理妝容。我彷彿駕着彩虹,穿越到銀河的西邊,景象淒涼而迷茫,只擔心黎明前的雞鳴,暗暗啼叫,預示着夜晚即將結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一位女子對去年今夜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憂慮。通過「鸞扇」、「星鈿」、「霞釧」等華麗的服飾描寫,展現了女子的身份與美麗。詩中「悽其」、「慘離」等詞語,深刻表達了女子內心的淒涼與離別的痛苦。後半部分通過「嫦娥初月鏡」、「翠眉」等細膩描繪,展現了女子對自身容貌的關注,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結尾的「雞暗啼」則巧妙地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美好時光的短暫,增添了詩的哀愁氛圍。

葉小鸞

葉小鸞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瓊章,一字瑤期。葉紹袁幼女。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琴,又能畫,繪山水及落花飛蝶,皆有韻致。將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