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送孝先往龍山時殤玉樹同人爲之悼絕孝先灑然也
庭院松風類隱居,晨昏鍾梵繞精廬。
自知靈運前成佛,誰笑康成後挾書。
浮世本無堪喜恨,高人未易可親疏。
情鍾我輩難忘處,悟卻楞伽盡掃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載送:運送。
- 孝先: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親人。
- 龍山:地名,可能是一個有宗教或文化意義的地方。
- 殤玉樹:指早逝的優秀人才。
- 悼絕:極度悲傷。
- 灑然:形容心情平靜,不受外界影響。
- 松風:松樹間的風,常用來形容隱居環境的清幽。
- 鍾梵:寺廟的鐘聲和誦經聲。
- 精廬:精舍,指僧人或隱士的居所。
- 靈運:指佛教中的靈性活動或修行。
- 康成:人名,可能是指歷史上的某位學者或僧人。
- 挾書:攜帶書籍,指學習或研究。
- 浮世:塵世,人間。
- 高人:指有高尚品德或卓越才能的人。
- 親疏:親近和疏遠。
- 情鍾:情感所鍾,指深切的情感。
- 楞伽:佛教經典《楞伽經》的簡稱,此處指佛教教義。
- 掃除:清除,指消除煩惱和執着。
翻譯
庭院中松樹間的風聲宛如隱居之所,清晨和黃昏寺廟的鐘聲和誦經聲環繞着精舍。 自知在靈性修行上已有所成就,誰會嘲笑我在康成之後還攜帶着書籍學習。 塵世間的事物本無值得過於喜或恨的,有高尚品德的人不易被親近或疏遠。 我輩對情感的執着難以忘懷,但若能領悟佛教教義,便能盡數掃除這些煩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孝先的送別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和修行的深刻理解。詩中,「松風」、「鍾梵」等意象描繪了一個清幽的修行環境,而「靈運」、「康成」等詞語則體現了詩人對佛教修行的自我認知和對學問的尊重。後兩句則展示了詩人對世事的超然態度和對情感的執着,最終通過佛教的教義來尋求心靈的解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修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