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寂寂重簾畫影沉。網絲牽恨入愁吟。浪痕和夢怨春深。 羅袂暗鬆金縷扣,惜花潛減舊時心。小樓幾日怯登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名。
  • 葉紈紈:明代女詞人,生平不詳。
  • 寂寂:形容環境安靜。
  • 重簾:厚重的簾幕。
  • 畫影:指簾幕上的影子。
  • :沉沒,消失。
  • 網絲:指簾幕上的網狀裝飾。
  • 牽恨:引起怨恨。
  • 浪痕:波浪的痕跡,這裏比喻心情的波動。
  • 和夢:與夢境交織。
  • 怨春深:怨恨春天太深,即怨春已深,花已謝。
  • 羅袂:輕軟的衣袖。
  • 金縷扣:金絲扣,指衣袖上的扣子。
  • 惜花:憐惜花朵。
  • 潛減:逐漸減少。
  • 舊時心:過去的心情。
  • 怯登臨:害怕登高遠望。

翻譯

簾幕重重,畫影沉沉,靜寂無聲。簾幕上的網狀裝飾,牽動着心中的怨恨,融入愁苦的吟詠。心潮起伏,與夢境交織,怨恨春天已深,花已凋零。 輕軟的衣袖,金絲釦子不知不覺鬆開,憐惜花朵的心情逐漸減少,彷彿回到了過去。幾日來,小樓之上,我害怕登高遠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春日裏女子孤獨、憂鬱的心境。通過「寂寂重簾」、「網絲牽恨」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沉悶、壓抑的氛圍。詞中「浪痕和夢怨春深」一句,巧妙地將內心的波動與夢境、春景相結合,表達了女子對逝去春光的無奈與哀怨。末句「小樓幾日怯登臨」則進一步以行動上的猶豫,反映了女子內心的脆弱與恐懼。整首詞情感細膩,語言婉約,展現了明代女詞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葉紈紈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昭齊。葉紹袁長女,葉小鸞姐。三歲能誦《長恨歌》,十三能詩,書法遒勁有晉人風。嫁袁氏,鬱郁不得志。小鸞將嫁而卒,紈紈哭之過哀,發病死。有《愁言集》。 ► 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