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 王稱
中夜旄頭躍,將軍遠戍邊。 磧昏旗影暗,水滑馬蹄穿。 劍拂秋霜冷,弓彎塞月圓。 直須清大漠,萬里勒燕然。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旄頭:古代用犛牛尾裝飾的軍旗,指代軍隊。
  • (qì):沙漠。
  • 旗影:旗幟的影子。
  • 水滑:形容水流湍急。
  • 秋霜:秋天的霜,比喻劍光冷冽。
  • 弓彎:拉開弓的樣子。
  • 塞月:邊塞的月亮。
  • 大漠:廣闊的沙漠。
  • 燕然:山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古代常用來指代邊疆。

翻譯

夜半時分,軍旗上的犛牛尾裝飾躍動,將軍遠赴邊疆駐守。 沙漠昏暗,旗幟的影子模糊不清,水流湍急,馬蹄踏過水麪。 劍光冷冽如秋霜,拉開弓如滿月般圓。 只需清除廣袤的沙漠,便可在萬里之外的燕然山刻石記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將軍夜半出征的壯麗場景,通過「旄頭躍」、「旗影暗」、「馬蹄穿」等生動細節,展現了邊塞的艱苦與將士的英勇。詩中「劍拂秋霜冷,弓彎塞月圓」一句,以秋霜喻劍光,塞月喻弓形,形象地表達了將士的威武與決心。結尾「直須清大漠,萬里勒燕然」更是抒發了將軍立志平定邊疆、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