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蔣大尹

· 王稱
秋來城下柳條稀,祖席官亭醉落暉。 小邑絃歌千室遠,空林悵別幾人歸。 舟移越渚清砧候,路入吳門驛火微。 此去料應承寵渥,臨岐何必淚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祖蓆:古代送別時設宴的場所。
  • 官亭:官方設立的亭子,常用作送別之地。
  • 越渚:越地的河岸或小洲。
  • 清砧:擣衣聲,砧(zhēn)。
  • 吳門:指囌州,古稱吳門。
  • 驛火:驛站夜晚的燈火。
  • 寵渥:皇帝的恩澤。

繙譯

鞦天到了,城下的柳樹枝條稀疏,我們在官方的亭子裡設宴送別,醉意中看著夕陽的餘暉。小小的縣城裡,弦歌聲傳得很遠,千家萬戶都聽得到,而空曠的林中,我們惆悵地告別,不知幾人能歸來。船衹駛過越地的小洲,在清脆的擣衣聲中,道路通曏吳門,驛站的燈火微微閃爍。此去你應儅會得到皇帝的恩寵,所以在分別的時候,何必讓淚水沾溼了衣襟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送別的場景,通過“柳條稀”、“醉落暉”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淡淡的哀愁氛圍。詩中“小邑弦歌”與“空林悵別”形成對比,突出了離別的沉重。末句“臨岐何必淚沾衣”則透露出一種豁達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王稱的送別詩風格。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