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 · 第一百十六回 ·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 ] 羅貫中

卻說公孫淵乃遼東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也。建安十二年,曹操追袁尚,未到遼東,康斬尚首級獻操,操封康爲襄平侯;後康死,有二子:長曰晃,次曰淵,皆幼;康弟公孫恭繼職。曹丕時封恭爲車騎將軍、襄平侯。太和二年

三國演義 · 第一百十七回 ·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 ] 羅貫中

卻說司馬懿聞曹爽同弟曹羲、曹訓、曹彥並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等及御林軍,隨魏主曹芳,出城謁明帝墓,就去畋獵。懿大喜,即到省中,令司徒高柔,假以節鉞行大將軍事,先據曹爽營;又令太僕王觀行中領軍

三國演義 · 第一百十三回 ·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 ] 羅貫中

卻說司馬懿被張翼、廖化一陣殺敗,匹馬單槍,望密林間而走。張翼收住後軍,廖化當先追趕。看看趕上,懿着慌,繞樹而轉。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樹上;及拔出刀時,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隨後趕出,卻不知去向,但見樹林之東

三國演義 · 第九十九回 ·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 ] 羅貫中

蜀漢建興七年夏四月,孔明兵在祁山,分作三寨,專候魏兵。卻說司馬懿引兵到長安,張郃接見,備言前事。懿令郃爲先鋒,戴陵爲副將,引十萬兵到祁山,於渭水之南下寨。郭淮、孫禮入寨參見。懿問曰:“汝等曾與蜀兵對陣

三國演義 · 第一百十二回 ·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 ] 羅貫中

卻說譙周官居太史,頗明天文;見孔明又欲出師,乃奏後主曰:“臣今職掌司天臺,但有禍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鳥數萬,自南飛來,投於漢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觀天象,見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氣在北,不利伐魏;又成

三國演義 · 第九十四回 ·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剋日擒孟達 [ ] 羅貫中

卻說郭淮謂曹真曰:“西羌之人,自太祖時連年入貢,文皇帝亦有恩惠加之;我等今可據住險阻,遣人從小路直入羌中求救,許以和親,羌人必起兵襲蜀兵之後。吾卻以大兵擊之,首尾夾攻,豈不大勝?”真從之,即遣人星夜馳

送陳司馬 [ ] 徐凝

家寄茅洞中,身遊越城下。 寧知許長史,不憶陳司馬。

咏史 [ ] 劉獻廷

朝横而夕纵,志本在温饱。 敝裘先自愧,何论妻与嫂。 匕首西入秦,生死在眉睫。 秦政非齐桓,如何欲生劫? 治国与治军,卧龙岂两事。 陈寿亦何知,还问司马懿。

漢壽侯 [ ] 李東陽

漢壽侯,義且武。 冠三軍,振華夏。 斬仇將,報知者。 身不可留臣有主,老瞞不追猶有度。 誰其仇者吳陸吕,歳十二月侯出走,吳人縛侯生縛虎。 生縛虎,死猶怒。 髯如虯,眼如炬。 吁嗟漢乎天不祚,有馬不踐中

三國演義 · 第九十一回 ·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 ] 羅貫中

卻說孔明班師回國,孟獲率引大小洞主酋長,及諸部落,羅拜相送。前軍至瀘水,時值九月秋天,忽然陰雲布合,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回報孔明。孔明遂問孟獲,獲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禍,往來者必須祭之。”孔明曰:“用

用前韻簡聶文蔚大司馬 [ ] 尹臺

夏勝初辭漢繫年,馮唐那復宦情牽。 青霄事業遺經在,白首功名治郡傳。 洛下久閒司馬社,山中漫憶介推田。 雅音寂寞饒新譜,清廟憐公朱瑟弦。

過夏縣挽司馬文正公 [ ] 于謙

破甕機鋒豈偶然,活人手段自髫年。 閭閻稚子知司馬,海宇羣黎仰涑川。 出處遂關時治亂,死生難免世推遷。 蒼松勁柏環祠墓,凜凜清風在目前。

挽张之洞联 [ ] 尚秉和

诸葛武侯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温公弥留,语不及私。

贈門人羅子開孝廉二首 其二 [ ] 何吾騶

古道惇倫懿,友誼貫中美。 精氣亘鴻濛,信心絕流倚。 咨爾眷君臣,愛勞視猶子。 玄纁誓久要,七尺何所矢。 成言在密微,槃水鑒無滓。 最哉無遐心,百川乃中砥。

登司马墩 [ ] 邵芸

司马今何在,乘风豁大观。 霜林千树赤,星野万家寒。 古道多榛棘,青霄几羽翰。 君亲恩罔极,北望泪汍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