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 中品 · 草部 · 白鮮 [ 漢] 無名氏
味苦寒。
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溼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生川穀。
《名醫》曰:生上谷及冤句,四月五月,採根陰乾。
案陶宏景雲:俗呼爲白羊鮮,氣息正似羊羶或名白羶。
謝江右陳醫昭送五品妙丹 [ 明] 湛若水
禺山過我坭丸子,分惠醫身五品丹。
我有醫心丹未試,憑君傳播到人寰。
難經 · 論穴道 · 六十七難 [ 三國] 無名氏
曰:五臟募皆在陰,而俞皆在陽者;何謂也?
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
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説書 [ 唐] 柳宗元
見與董生論《周易》九六義,取老而變,以爲畢中和承一行僧得此説,異孔穎達《疏》,而以爲新奇。彼畢子、董子,何膚末於學而遽云云也?都不知一行僧承韓氏、孔氏説,而果以爲新奇,不亦可笑矣哉!
韓氏注:「《乾
說醫一首贈張陟葊孝廉(甲申) [ 清] 陳沆
君是醫中良,請爲君說醫。
元氣是大藥,草木何能爲。
民病有萬種,可以一理推。
內傷與外感,寛猛慎所施。
治內如治民,調和使之宜。
治外如治盜,一發病若遺。
養正邪自息,在防不在追。
拙工好速效,去疾惟
黃帝內經 · 素問 · 五加皮 [ 漢] 無名氏
味辛溫。
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疸創陰蝕。一名豺漆。
《名醫》曰:一名豺節,生漢中及冤句,五月十月採莖,十月採根,陰乾。
案《大觀本草》,引東華真人煮石經雲:舜常登蒼梧山曰,厥
素問 · 陰陽離合論 [ 漢] 無名氏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真髒也。見則爲敗,敗必死也。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 [ 漢] 無名氏
黃帝問曰:餘聞天爲陽,地爲陰,日爲陽,月爲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大醫精誠 [ 隋] 孫思邈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腧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
张小浦中丞罢官西归,行次玉山,寄此奉怀 其一 [ 清] 劉繹
星轺再莅任封疆,状貌谁人识子房。
久拟文衡符士论,况兼武事历戎行。
九旬矢石围中出,五载幨帷去后望。
闻说神明同奉若,张泾阳继许旌阳①。
別莆陽郡齋張文學歸建安用後村韻 [ 宋] 林希逸
君住壺山參請遍,樗翁卻似嶺鬆孤。
學如禪派求潙仰,師比醫宗要扁俞。
到此幾嘗名譜荔,歸歟獨憶故家鱸。
我慚九曲身遙領,空誦仙經說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