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説書

見與董生論《周易》九六義,取老而變,以爲畢中和承一行僧得此説,異孔穎達《疏》,而以爲新奇。彼畢子、董子,何膚末於學而遽云云也?都不知一行僧承韓氏、孔氏説,而果以爲新奇,不亦可笑矣哉! 韓氏注:「《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曰「《乾》一爻三十有六策」,則是取其過揲四分而九也。「《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曰「《坤》一爻二十四策」,則是取其過揲四分而六也。孔穎達等作《正義》,論云:九六有二義,其一者曰「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其二者曰「老陽數九也,老陰數六也。二者皆變,《周易》以變者占」。鄭玄注《易》,亦稱以變者占,故云九六也。所以老陽九、老陰六者,九過揲得老陽,六過揲得老陰。此具在《正義·乾篇》中。周簡子之説亦若此,而又詳備。何畢子、董子之不視其書,而妄以口承之也?君子之學,將有以異也,必先究窮其書,究窮而不得焉,乃可以立正也。今二子尚未能讀韓氏《注》、孔氏《正義》,是見其道聽而途説者,又何能知所謂《易》者哉?足下取二家言觀之,則見畢子、董子膚末於學而遽云云也。 足下所爲書,非元凱兼三《易》者則諾。若曰孰與穎達著,則此説乃穎達也,非一行僧、畢子、董子能有異説者也。無乃即其謬而承之者歟?觀足下出入筮數,考校《左氏》,今之世罕有如足下求《易》之悉者也。然務先窮昔人書,有不可者而後革之,則大善。謹之勿遽。宗元白。
拼音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永濟縣)人,著名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