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錢受之侍郎枚卜罷歸一篇 [ ] 茅元儀

高後在天,哀此下民。 篤生神孫,哲惠且英。 襄焉穆穆,終矣明明。 惟日之環,匪河之清。

通州学宫明伦堂联 [ ] 張鵬翮

先圣道并乾坤,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皇教同尧舜,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思政堂 [ ] 唐時

邵陽府第之西,湖山之東,耽耽大廈磨蒼穹。賢哉鄭侯爲棟隆,朝夕思政於其中。 取君子之九思以謹行,取季子三思以盡忠。及思治道貴清靜,又效曹參舍蓋公。 之子于歸築百堵,已見豐年詠華黍。周公待旦復何爲,贊贊宣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六十三 [ ] 王守仁

問:“‘顏子沒而聖學亡’,此語不能無疑。” 先生曰:“見聖道之全者惟顏子,觀‘喟然一嘆’可見。其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是見破後如此說。博文、約禮如何是善誘人?學者須思之。道之全

贈延平太守沈君景明之任 [ ] 湛若水

五馬何刺史,天曹照延平。 因君履賢地,令我思齊生。 毫釐千里辨,終古有餘情。 爲我拜其墓,因之扣天靈。 天靈自不遠,參前或倚衡。 之子懷明德,煌煌曜福星。 以茲照民隱,三載治功成。

列子 · 湯問 · 學弈 [ ] 張湛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自君之出矣 [ ] 沈煉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容粧。 思君如寶鏡,耿耿照空房。 自君之出矣,蟾光幾盈缺。 思君若連環,綿綿不可絶。 自君之出矣,車馬無回聲。 思君若春草,除去復還生。

己酉歲壬辰之夜夢與三洲李丈登高臺遙望中原但見齊州九點在蒼靄中隱隱可辨三洲曰宇宙內事吾儒分內事也曰子知 [ ] 王漸逵

中原膴膴,誰其域之。 四隩既同,誰其宅之。 赫赫神禹,應龍翼之。 誰謂天遠,傾耳聽之。 誰謂地廣,跂而罄之。 我思藎臣,上帝命之。 抑抑藎臣,神明其德。 上帝之司,下土之式。 九圍同人,翊我皇極。 春

閒居雜詠三十二首 其二十四 篤行 [ ] 陳淳

學問思辨者,於中瑩且精。 欲實據而有,要在篤於行。

葛常之 犀表帖贊 [ ] 岳珂

文康之學導其源,文定之學濬其流。 三世之帖俱傳于予家,其亦足以見植槐之志,而占良冶之裘也歟。

勉呂之壽 [ ] 丘葵

汎汎水中舟,有紼以麗維。 蕩蕩人之情,有禮以執持。 武公年九十,猶思慎其儀。 吾儕未耄老,盍亦相箴規。 雲胡工誦說,志行乃有虧。 此病當自省,所差只毫釐。 勉哉爲己學,先民不我欺。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八 [ ] 王守仁

以方問曰:“先生之說‘格物’,凡《中庸》之‘慎獨’及‘集義’‘博約’等說,皆爲‘格物’之事。” 先生曰:“非也。格物即慎獨,即戒懼。至於‘集義’‘博約’,工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數件都做‘格物’底事。”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六 [ ] 王守仁

門人問曰:“知行如何得合一?且如《中庸》言‘博學之’,又說個‘篤行之’,分明知行是兩件。” 先生曰:“博學只是事事學存此天理,篤行只是學之不已之意。” 又問:“《易》‘學以聚之’,又言‘仁以行之’

招楊之罘 [ ] 韓愈

柏生兩石間,萬歲終不大。 野馬不識人,難以駕車蓋。 柏移就平地,馬羈入廄中。 馬思自由悲,柏有傷根容。 傷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 馬悲罷還樂,振迅矜鞍轡。 之罘南山來,文字得我驚。 館置使讀書,日有求

作首尾三疊送朱則之還郴陽兼似諸同志 [ ] 湛若水

掉臂安行更不疑,千秋遺嘆未之思。 即思仁在其中矣,不是他鄉外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