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縣學記 [ ] 王安石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鄉射飲酒、春秋合樂、養老勞農、尊賢使能、考藝選言之政,至於受成、獻馘、訊囚之事,無不出於學。於此養天下

上昭文富丞相書 [ ] 蘇轍

轍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飢寒窮困之憂不至於心,其身又無力役勞苦之患,其所任職不過簿書米鹽之間,而且未獲從事以得自盡。方其閒居,不勝思慮之多,不忍自棄,以爲天子寬惠與天下無所忌諱,而

郁離子 · 論史 [ ] 劉基

郁離子曰:「嗚呼,吾今而後知以訐爲直者之爲天下後世害不少也。夫天之生人,不恆得堯、舜、禹、湯、文王以爲之君,然後及其次焉,豈得已哉?如漢之高祖,唐之太宗,所謂間世之英,不易得也,皆傳數百年,夭下之生賴

天説 [ ] 柳宗元

韓愈謂柳子曰:「若知天之説乎?吾爲子言天之説。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饑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殘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爲使至此極戾也?』若是者,舉不能知天,夫果蓏飲食既壞,蟲生之;人之血

李斯論 [ ] 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 ] 老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

禮記 · 檀弓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 無名氏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弑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

大衍易吟四十首 [ ] 方回

一女卦反對,不同而後同。 始知天下事,苟合最爲兇。

思治論 [ ] 蘇軾

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厭之而愈不立也。凡人之情,一舉而無功則疑,再則倦,三則去之矣。今世之士,所以相顧而莫肯爲者,非其無有忠義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術謀慮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難

蘇門先生 [ ] 司馬光

長嘯蘇門石,行藏世莫知。 逍遙心跡遠,寂寞姓名誰。 鄉在無何有,時方不可爲。 麒麟本神物,安得系而羈。

深慮論 [ ] 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

史記 · 三十世家 · 留侯世家 [ ] 司馬遷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爲韓報仇,

定身巖贊 [ ] 周志蕙

淮山深處,容我卓錫。 樹下經行,巖間宴寂。 六十餘年,脇不至席。 天子三詔,掉頭不應。 知不可致,南向加敬。 山揺海驚,天空地迥。 後代兒孫,則反於是。 如乳中蟲,貪嗜世味。 我尋其迹,爲隕涕淚。

醉白堂記 [ ] 蘇軾

故魏國忠獻韓公,作堂於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樂天《池上》之詩,以爲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羨於樂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聞而疑之,以爲公既已無愧於伊、周矣,而猶有羨於樂天,何哉? 軾聞而笑曰:公豈獨

墨子 · 第二十六章 · 天志(上) [ ] 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處家者知之。若處家得罪於家長,猶有鄰家所避逃之;然且親戚、兄弟、所知識,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惡有處家而得罪於家長而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