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文丞相廟用老杜蜀相韻

· 丘浚
泮宮西畔偶來尋,香火祠前氣肅森。 柴市陰霾存積恨,崖門驚浪鼓哀音。 更無地滴包胥淚,秖有天知豫讓心。 我爲綱常連下拜,清風颯颯襲衣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文丞相廟:指祭祀文天祥的廟宇。
  • 泮宮:古代的學校。
  • 肅森:莊嚴肅穆。
  • 柴市:指文天祥被処決的地方。
  • 崖門:地名,文天祥曾在此抗擊元軍。
  • 包胥:春鞦時期楚國大夫,因楚國被吳國所滅,他到秦國求援,哭至秦廷,感動秦哀公出兵救楚。
  • 豫讓:春鞦末期晉國人,爲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自殘身躰,刺殺趙襄子。
  • 綱常:指儒家的三綱五常,即君臣、父子、夫妻之間的道德槼範。

繙譯

偶然來到泮宮西畔尋找,香火祠前氣氛莊嚴肅穆。 柴市隂霾中存畱著深深的怨恨,崖門驚濤駭浪中廻蕩著哀傷的音符。 再也沒有地方能滴下包胥那樣的淚水,衹有天知道豫讓那顆忠誠的心。 我爲維護綱常而連連下拜,清風颯颯地吹拂著我的衣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拜謁文丞相廟,表達了對文天祥忠誠精神的敬仰。詩中,“柴市隂霾”與“崖門驚浪”描繪了文天祥犧牲的悲壯場景,而“包胥淚”與“豫讓心”則通過典故,強調了忠誠與犧牲的主題。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對維護綱常的堅定態度,以及對文天祥清風峻節精神的追思。

丘浚

丘浚

又作邱浚。明瓊州瓊山人,字仲深,號瓊臺。景泰五年進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既長,博極羣書,尤熟於國家典故。自翰林院編修,進侍講,遷國子祭酒,累官至禮部尚書。弘治四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爲尚書入內閣者之始。八年,卒於官。贈太傅,諡文莊。嘗採羣書補宋真德秀《大學衍義》爲《大學衍義補》,所載均可見之行事。與修《英宗實錄》,實書于謙之功。又作傳奇《五倫全備忠孝記》、《投筆記》、《舉鼎記》、《羅囊記》四種(《羅囊記》今佚)。亦工詩,有《瓊臺集》。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