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父漁大魚未得得一獐烹之戲爲短歌

陳家小獐鹿無角,細草長林春濯濯。魚乎未來汝登俎,頭顱作羹蹄作脯。 兒童休笑餘不仁,仙家日日烹麒麟。漁人獵人何賢否,浮生生死不自有。 吁嗟乎大魚,揚鬐獐授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貞父:人名,指詩中的漁夫。
  • :一種小型鹿科動物,學名爲Hydropotes inermis,又稱水鹿。
  • 濯濯: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登俎:上砧板,指被宰殺。
  • :乾肉。
  • :我。
  • 仙家:指道家或神話中的仙人。
  • 麒麟:傳說中的神獸,象征吉祥。
  • 敭鬐:鬐(qí),指魚的背鰭,敭鬐即魚躍出水麪的樣子。
  • 授首:指被斬首,這裡比喻被捕獲。

繙譯

陳家的小獐鹿沒有角,細草長滿了林間,春天草木茂盛。魚兒還沒來,你卻先上了砧板,頭顱被做成羹,蹄子被制成乾肉。 孩子們不要笑我不夠仁慈,仙家每天都在烹煮麒麟。漁夫和獵人哪有什麽賢良與否,浮生中的生死都不由自己掌控。 哎呀,大魚啊,你躍出水麪,而獐鹿卻已授首。

賞析

這首詩通過漁夫捕魚不得而捕獲一衹獐的故事,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無奈。詩中“魚乎未來汝登俎”一句,既表現了漁夫的失望,也隱喻了人生的不可預測。後文通過對比仙家的生活和漁獵人的命運,進一步強調了人生的不公和無奈。最後,“大魚敭鬐獐授首”的對比,更是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命運的無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王叔承

明蘇州府吳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複名靈嶽,自號崑崙山人。少孤。不學八股文應舉。家貧,爲贅婿,被婦翁逐出,攜婦歸家,貧益甚。入都,作客於大學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覓之,往往臥酒樓,欠伸不肯應。與王錫爵爲布衣交。三王並封議起,叔英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力爭。曾縱遊吳越閩楚及塞上各地。其詩極爲王世貞兄弟所稱。卒於萬曆中,年六十五。有《吳越遊編》、《楚遊編》、《嶽遊編》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