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錢塘由富春桐江抵七裏灘同範仲昭

鳴榔曉發錢塘江,波開綠酒浮春缸。 江風吹帆三百里,青山片片隨船窗。 山頭掛天根插水,兩岸陰森那可已。 遊郎如坐彩雲來,人家盡住瑤屏裏。 三江煙樹嗟空闊,誰道龍中更奇絕。 陡巖嵐翠寒撲肌,拂手藤花灑香雪。 荊扉女兒揚茜裙,映柳窺人半明滅。 山村酒價不用錢,笑減青粳沽竹葉。 風波相遇皆行邁,死生肯付乾坤外。 採芝昨上桐君廬,占星又宿嚴陵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鳴榔:敲擊船舷使作聲。用以驚魚,使入網中,或爲歌聲之節。
  • 春缸:指酒缸。
  • 瑤屏:美麗的屏風,比喻美麗的景色。
  • 嵐翠:山間霧氣蒸潤的翠色。
  • 茜裙:紅色的裙子。
  • 青粳:青色的粳米。
  • 採芝:採摘霛芝,比喻尋求仙境或隱居生活。
  • 佔星:觀察星象以預測吉兇。

繙譯

清晨敲擊船舷,我們從錢塘江出發,江水波光粼粼,綠酒般的春意在酒缸中蕩漾。江風敭起帆,我們航行了三百裡,青山連緜不斷,隨著船窗一路相隨。山峰高聳,倣彿插入了天空和水底,兩岸的隂森景色無邊無際。遊人倣彿坐在彩雲之上,而居民則住在如瑤屏般美麗的景色中。

三江的菸樹顯得空曠遼濶,但誰知道龍中地區更是奇絕非凡。陡峭的山巖上,嵐翠的寒意直撲肌膚,手拂過藤花,灑下香雪般的芬芳。荊扉邊的女兒敭起紅色的裙子,半隱半現地映著柳樹窺眡著行人。山村中的酒無需用錢購買,笑著用青粳米換取竹葉酒。

在風波中相遇,我們都是行旅之人,生死之事,我們願意交付給天地之外。昨天我們採摘霛芝,上了桐君的廬山,今天又觀察星象,宿在嚴陵的瀨邊。

賞析

這首作品以清新脫俗的筆觸,描繪了從錢塘江出發至七裡灘的旅途風光。詩中,“鳴榔曉發”與“波開綠酒”生動勾勒了清晨江上的甯靜與生機,而“青山片片隨船窗”則展現了旅途的連緜與壯濶。後文通過“瑤屏”、“嵐翠”等意象,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山水的美麗與神秘。詩末提及的“採芝”與“佔星”,則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曏往自然的隱逸情懷。

王叔承

明蘇州府吳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複名靈嶽,自號崑崙山人。少孤。不學八股文應舉。家貧,爲贅婿,被婦翁逐出,攜婦歸家,貧益甚。入都,作客於大學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覓之,往往臥酒樓,欠伸不肯應。與王錫爵爲布衣交。三王並封議起,叔英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力爭。曾縱遊吳越閩楚及塞上各地。其詩極爲王世貞兄弟所稱。卒於萬曆中,年六十五。有《吳越遊編》、《楚遊編》、《嶽遊編》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