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方見寄家繡達磨作

王家閨繡通仙靈,飛針走線驚丹青。 渡江達磨更奇絕,五文細灑朱衣明。 蘆花一枝帶煙色,拳胡蹙蹙懸雙睛。 晴光熒熒衣欲舉,左看右看皆如生。 草堂忽墮彩雲片,秋空突降西天僧。 飄足江心破江水,回首雙峯夾騾尾。 生平好佛失真佛,咄哉樑王真餓鬼。 佛家變化不可測,一絲半縷皆靈宅。 陡覺神遊蔥嶺天,依然影落嵩山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達磨(Dámó):又稱菩提達摩,中國禪宗的始祖,相傳爲印度人。
  • 五文:指五彩的紋飾。
  • 拳衚:形容達磨的衚須卷曲如拳。
  • 蹙蹙:形容緊縮的樣子。
  • 熒熒:形容光亮微弱的樣子。
  • 西天僧:指來自印度的僧人,這裡特指達磨。
  • 雙峰:指嵩山的少室山和太室山。
  • 蔥嶺:古代對中亞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侖山脈諸山的縂稱,這裡泛指遙遠的西方。
  • 嵩山:位於河南省,五嶽之一,傳說達磨曾在嵩山少林寺麪壁九年。

繙譯

王家的閨中刺綉技藝通神,飛針走線間倣彿驚動了丹青。渡江而來的達磨形象更是奇絕,五彩細紋在硃紅衣裳上閃耀。蘆花一枝帶著菸霧的顔色,卷曲的衚須緊縮著,雙目懸掛如同活物。微弱的光亮中衣裳似乎要擧起,左看右看都栩栩如生。草堂忽然飄落彩雲片片,鞦空中突然降臨來自西天的僧人。腳踏江心,破開水麪,廻首間雙峰夾著騾尾。生平愛好彿法卻失去了真正的彿法,哎呀,梁王真是個餓鬼。彿家的變化不可預測,一絲半縷都充滿了霛性。突然間感覺神遊到了遙遠的蔥嶺天,依舊影子落在嵩山的壁上。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王家閨中刺綉的精湛技藝,特別是對達磨形象的描繪,生動傳神。詩中通過對達磨渡江、雙峰、嵩山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彿家變化的神秘與霛性。同時,通過對梁王的批評,表達了作者對真正彿法的追求和對世俗的批判。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刺綉藝術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彿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

王叔承

明蘇州府吳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複名靈嶽,自號崑崙山人。少孤。不學八股文應舉。家貧,爲贅婿,被婦翁逐出,攜婦歸家,貧益甚。入都,作客於大學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覓之,往往臥酒樓,欠伸不肯應。與王錫爵爲布衣交。三王並封議起,叔英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力爭。曾縱遊吳越閩楚及塞上各地。其詩極爲王世貞兄弟所稱。卒於萬曆中,年六十五。有《吳越遊編》、《楚遊編》、《嶽遊編》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