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謙

· 王稱
崑山固多玉,抵鵲良可悲。 羣龍方盈庭,子行獨何之。 空懷徑寸珠,粲粲五色輝。 相投不相矚,魚目甘同歸。 至寶豈真祕,良材終見希。 誰能辨瑜瑾,遲爾黃金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崑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產玉。
  • 抵鵲:用玉石來抵擋喜鵲,比喻不識貨。
  • 羣龍:比喻衆多有才能的人。
  • 徑寸珠:直徑一寸的珍珠,比喻珍貴的人才或物品。
  • 粲粲:明亮、燦爛的樣子。
  • 魚目:魚的眼珠,比喻假貨或不值錢的東西。
  • 瑜瑾:美玉,比喻優秀的人才。
  • 黃金閨:指貴族或高官的府邸。

翻譯

崑山上固然多玉,但用它來抵擋喜鵲實在是可悲。 衆多有才能的人聚集一堂,而你卻獨自前往何方? 你懷中藏着直徑一寸的珍珠,光彩奪目,五色斑斕。 雖然相投卻未被賞識,魚目混珠,甘願同歸於盡。 真正的寶物豈能永遠隱祕,優秀的材料終究會被發現。 誰能辨別出美玉,等待你進入黃金般的貴族府邸。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崑山玉、羣龍、徑寸珠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張謙才華的讚賞與對其未來前途的期待。詩中「崑山固多玉,抵鵲良可悲」以玉喻才,暗示張謙的才華被埋沒;「羣龍方盈庭,子行獨何之」則對比了張謙與衆不同的選擇;「至寶豈真祕,良材終見希」則寄寓了對張謙未來必將被賞識的信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友人的送別,也是對其才華的肯定與未來的祝願。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