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二十七首一

田豐死爭官渡,鴟夷不諫夫椒。 未到水窮山盡,難回墜石狂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田豐:東漢末年袁紹的謀士,因力諫袁紹不要與曹操在官渡決戰而被殺。
  • 官渡: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是曹操與袁紹決戰的地方。
  • 鴟夷:古代盛酒的皮囊,這裏指范蠡,他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曾輔佐越王勾踐復國。
  • 夫椒:地名,位於今江蘇省,是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的地方。
  • 水窮山盡:比喻到了絕境
  • 墜石狂潮:比喻不可挽回的災難

翻譯

田豐在官渡之戰中因力諫而被殺,范蠡在夫椒之敗時未能勸阻。 不到絕境,難以挽回那如墜石狂潮般的災難。

賞析

這首詩通過歷史典故,表達了作者對忠臣義士在關鍵時刻未能挽回敗局的遺憾。詩中「田豐死爭官渡」和「鴟夷不諫夫椒」兩個典故,分別描繪了田豐和范蠡的悲劇,他們雖有遠見卓識,卻未能改變歷史的走向。後兩句「未到水窮山盡,難回墜石狂潮」則深刻地表達了在未到絕境之前,人們往往難以意識到災難的嚴重性,一旦事態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便如同墜石狂潮,無法阻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洞察和對忠臣義士命運的深切同情。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