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贈熊體貞孫倩
昨日之日,爲今日先。
荏苒來茲,仰今爲緣。
有象皆後,理亦無前。
華山有叟,胎息密傳。
謂天爲後,別有先天。
祕相授受,玩弄清元。
劃破乾坤,符火爭權。
我無羽翰,乘風而仙。
居天之後,奚用此焉。
雒陽看花,天津聞鵑。
歸之氣數,莫匪自然。
人用以廢,天樞不圓。
采苓首陽,其尚舍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荏苒(rěn rǎn):時間漸漸過去。
- 胎息:道家修煉的一種方法,指通過呼吸調節達到養生的效果。
- 羽翰(hàn):翅膀,這裏比喻飛翔的能力。
- 雒陽:即洛陽,古都名。
- 舍旃(zhān):捨棄,放棄。
翻譯
昨天的時間,成爲今天的先導。 時間漸漸流逝,我們仰望現在作爲緣起。 所有現象都是後來的,道理也沒有先前的。 華山有一個老叟,祕密傳授胎息之法。 他說天是後來的,還有所謂的先天。 他們祕密傳授,玩弄着清高的元氣。 劃破了乾坤,符火爭奪權力。 我沒有翅膀,卻乘風成仙。 居住在天之後,何須用這些方法。 在洛陽看花,在天津聽鵑。 歸於氣數,無不遵循自然。 人若廢棄這些,天道就不會圓滿。 在首陽山採摘苓草,或許應該捨棄這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時間流逝和自然法則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道家修煉和自然哲學的理解。詩中「昨日之日,爲今日先」體現了時間的連續性和因果關係,而「有象皆後,理亦無前」則強調了現象和道理的相對性。華山老叟的胎息密傳和先天的概念,揭示了道家修煉的神祕性和對自然法則的探索。最後,通過洛陽看花和天津聞鵑的意象,以及對氣數和自然的歸結,表達了順應自然、不強求的人生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