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將軍龍杖歌
七尺天台藤,千年石樑雪。夭矯欲飛騰,支離半鱗甲。
樵柯斫出空巖下,風雷晝鳴鬼嘯夜。曳處常疑雲霧生,植來猶恐猿猱掛。
將軍家居南巷中,一篋《陰符》四壁空。何人贈此作扶老,青鞋白帢隨春風。
春風策入花源去,仙人正傍桃花住。晴嵐撲衣瀑繞牀,鶴巢生緌芝成樹。
廉頗能挽弓三石,充國平羌負奇畫。何爲將軍負杖行,不佩寶刀持畫戟。
馮唐老去未逢時,立馬轅門弄柳絲。鄰雨滴殘魚服箭,窗風吹裂蝥弧旗。
雀羅當門印辭肘,坐嘆紅顏成白首。三百青錢杖上挑,黃公壚頭醉春酒。
神物從來盡有靈,延津曾見躍青萍。何必葛陂方化去,只今已作老龍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夭矯(yāo jiǎo):形容彎曲而有氣勢。
- 支離:形容分散、破碎的樣子。
- 樵柯:砍柴的斧頭柄。
- 斫(zhuó):砍。
- 曳(yè):拖,拉。
- 猱(náo):一種猴子。
- 帢(qià):古代的一種便帽。
- 晴嵐:晴天山中的霧氣。
- 緌(ruí):古代帽帶結在下巴下方剩餘的部分。
- 蝥弧:古代軍中用的大旗。
- 魚服:魚皮製成的箭袋。
- 三百青錢:指很少的錢。
- 葛陂:地名,相傳有龍在此化去。
- 躍青萍:指劍光閃爍,如同青萍在水面跳躍。
翻譯
七尺長的天台藤,見證了千年的石樑雪。它彎曲而有氣勢,彷彿要飛騰,部分像鱗甲般分散。 在空曠的山岩下,樵夫的斧頭砍出了這根藤杖,白天風雷作響,夜晚鬼魅呼嘯。拖着它時,常疑有云霧隨之而生,種下它又怕猿猴攀掛。 將軍住在南巷中,家中四壁空空,只有一箱《陰符》。有人贈他這根藤杖作爲扶老之用,他穿着青鞋,戴着白帽,隨着春風行走。 春風引領他進入花源,仙人正依傍桃花而居。晴天的山霧撲在衣服上,瀑布環繞牀邊,鶴巢中帽帶生出,芝草長成樹。 廉頗能拉三石弓,充國平定羌族有奇策。但爲何將軍要負杖而行,不佩戴寶刀,卻手持畫戟? 馮唐老去,未逢時機,停在轅門旁,玩弄柳絲。鄰雨滴溼了魚皮箭袋,窗風吹裂了軍旗。 雀羅擋在門前,印章被辭去,坐着嘆息紅顏變白首。三百青錢掛在杖上,黃公壚前醉飲春酒。 神物向來都有靈性,延津曾見劍光如青萍跳躍。何必等到葛陂方化龍,只今已是老龍吟。
賞析
這首作品以阮將軍的龍杖爲線索,描繪了將軍的隱逸生活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七尺天台藤」象徵着將軍的堅韌與古老,而「千年石樑雪」則增添了神祕與滄桑。將軍雖有武藝,卻選擇隱居,體現了對世俗的超脫。詩末的「老龍吟」寓意將軍雖老,但精神不衰,仍懷有壯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將軍的敬仰與對隱逸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