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袁相公二首

鶴飛蟬蛻總成塵,欲報明珠未得伸。 山上杜鵑花是鳥,墓前翁仲石爲人。 黃腸詔出東園賜,白骨家餘南巷貧。 爲問翟公門下士,死生誰個見情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鶴飛蟬蛻:比喻死亡。
  • 明珠:比喻珍貴的事物,這裡指袁相公的才華和貢獻。
  • 杜鵑花是鳥:杜鵑花和杜鵑鳥,這裡用來形容袁相公的墓地景象。
  • 翁仲石爲人:翁仲,古代傳說中的大力士,這裡指墓前的石雕像。
  • 黃腸詔:指皇帝賜予的葬禮用品。
  • 東園賜:指皇帝在東園賜予的恩典。
  • 白骨家餘南巷貧:指袁相公死後,家境貧睏。
  • 翟公門下士:指袁相公的門生或追隨者。
  • 死生誰個見情真:詢問在生死關頭,誰能真正表現出對袁相公的忠誠和情感。

繙譯

鶴飛去,蟬蛻殼,終究都化作塵埃, 想要報答你如明珠般的才華,卻未能實現。 山上的杜鵑花和杜鵑鳥,墓前的石雕像, 都是你畱下的痕跡。 皇帝賜予的葬禮用品,你已無法享用, 你的家在南巷,如今衹賸下白骨和貧睏。 請問那些曾在翟公門下的士人, 在生死關頭,誰能真正表現出對你的忠誠和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袁相公逝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對其生前才華和貢獻的懷唸。詩中運用了鶴飛蟬蛻、杜鵑花鳥、翁仲石人等意象,描繪了袁相公墓地的淒涼景象,同時也反映了其死後家境的貧睏。最後兩句提出了對袁相公門下士人的質疑,表達了對其忠誠和情感的考騐。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袁相公一生的緬懷和追思。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