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哀雨詩四首

寒煙撲地溼雲飛,猶記餘生雪窖歸。 泥濁水深天險道,北羅南鳥地危機。 同心雙骨埋荒草,有約三春就夕暉。 檐溜漸疏雞唱急,殘燈炷落損征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雪窖(xuě jiào):指深雪覆蓋的地窖,比喻嚴寒或艱險的環境。
  • 北羅南鳥:北方的羅網和南方的鳥,比喻四麪八方的危險。
  • 同心雙骨:指同心協力的兩個人,死後埋葬在一起。
  • 三春:指春季的三個月,這裡可能指春天的一個約定。
  • 簷霤(yán liù):屋簷上滴下的水。
  • 炷落:指燈芯燒盡,燈火熄滅。
  • 征衣:指出行時所穿的衣服。

繙譯

寒菸撲地,溼雲飛舞,我仍記得從那深雪覆蓋的地窖中僥幸歸來的情景。泥濘深水,天險之路,北方的羅網與南方的鳥,処処隱藏著危機。同心協力的兩個人,如今已埋葬在荒草之中,春天的一個約定,卻衹能在夕陽的餘暉中追憶。屋簷上的水滴漸漸稀疏,雞鳴聲急促,殘燈的燈芯燒盡,燈火熄滅,損壞了出行的衣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淒涼而充滿危機的畫麪,通過“寒菸”、“溼雲”、“雪窖”等意象,傳達出詩人所經歷的艱難與險阻。詩中“北羅南鳥”巧妙地比喻了四麪八方的危險,而“同心雙骨”則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同伴的懷唸。結尾処的“簷霤漸疏”、“雞唱急”、“殘燈炷落”等細節,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詩人對過往的哀思和對未來的憂慮。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