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相公六帙仰同諸公共次方密之學士舊韻二首
千古英雄此赤方,灕江南下正湯湯。
情深北闕多艱後,興寄東皋信美鄉。
進酒自吹鬆粒曲,裁詩恰賦芰荷裳。
蕭森天放湘累客,得倚商歌侍羽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帙(liù zhì):指六十嵗。帙,古代計算年齡的單位,一帙爲十年。
- 赤方:指中國,古代認爲中國位於四方之中,故稱赤方。
- 漓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中國著名的河流之一。
- 湯湯(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浩大的樣子。
- 北闕:古代宮殿北麪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 東臯:泛指田野或高地。
- 松粒曲:指用松子釀制的酒。
- 芰荷裳(jì hé cháng):用芰葉和荷葉制成的衣裳,比喻清貧或隱士的生活。
- 湘累:指屈原,因其投湘水自盡,故稱湘累。
- 商歌:悲涼的歌。
- 羽觴(yǔ shāng):古代的一種酒器,形狀像雀,兩翼翹起。
繙譯
千古英雄聚集在這中國的土地上,漓江水浩浩蕩蕩曏南流去。 深情地曏北望去,朝廷多艱,而興致則寄托在東邊的田野和美麗的鄕土。 自釀松子酒,自吹自飲,賦詩恰似裁制芰荷衣裳,表達隱逸之情。 在這蕭瑟的景象中,天意放逐了像屈原這樣的客人,我得以倚著悲歌,侍奉在酒宴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江南水鄕的隱逸生活,同時表達了對朝廷的深情與對鄕土的眷戀。詩中“千古英雄”與“漓江”形成壯濶的背景,而“北闕多艱”與“東臯信美鄕”則對比了朝廷的艱難與鄕土的美好。後兩句通過“松粒曲”與“芰荷裳”的意象,進一步抒發了隱逸生活的自得與清高。結尾的“湘累客”與“商歌侍羽觴”則透露出一種被放逐的悲涼與對酒歌的曏往。